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牡蛎小镇的建设是不可复制的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8-01-17 14:35:00   作者:

乳山海洋经济论坛现场

宫本杲市长接受媒体采访

张国范教授答记者问

  大众网威海1月17日讯 (通讯员 张聪聪 王龙强 记者 王晓青) 母爱圣地,美好乳山。极品牡蛎,驰名中外。1月14日上午,乳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宫本杲,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国范,乳山牡蛎协会会长刘海军,就乳山牡蛎品质、海洋牧场项目建设、牡蛎全产业链发展、牡蛎小镇、海洋经济发展等主题,接受了30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

  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狠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问:作为全国知名海洋专家,您对乳山牡蛎的品质有什么样的评定?

  张国范:乳山市海洋生态环境优越,大陆架宽阔延展,海域潮流通畅,海水温度、盐度适中,境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大河入海,为养殖海区提供大量的营养盐,促进了海洋基础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目前全部养殖海区均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优越的资源条件为乳山牡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既造就了乳山牡蛎可生食的优势,也造就了乳山牡蛎个头大、肉质饱满、入口爽滑、汁液鲜美的独特品质。乳山牡蛎的养殖品种95%以上为太平洋牡蛎,成品乳山牡蛎壳长能够达到15厘米至18厘米,肥满度能够达到18%至20%,较国内其他地区同类产品高5到8个百分点,经专业机构鉴定,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

  问:获得国家地理商标认证的乳山牡蛎闻名全国,市场对其品质认可度很高,而决定品质优劣的关键是海洋生态环境。这么多年来,乳山是如何保护海洋生态?同时,作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牡蛎生产基地,乳山又是如何处理海洋资源科学利用和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之间的矛盾?

  宫本杲:乳山有199公里海岸线,碧海蓝天是我们的金字招牌,银滩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海洋生态。特别是,以参与威海—纽约海洋垃圾防治“姐妹城市”合作为契机,借鉴纽约先进经验,开展了全方位海洋生态保护工程。

  乳山牡蛎产量之所以这么好,原因就是乳山有非常好的海洋生态环境,这得益于陆上的整个环境保护。所以我想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是统筹海洋和陆地立体化的保护。

  乳山是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发展陆上农业时,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特别是2017年国家中央环保督查组来到山东之后,进一步加大了对陆上污染源的防治,相继实施了集中整治、污泥处置中心等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下大力气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关闭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有效杜绝了源头污染,通过陆地上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我们的两条入海河流乳山河和黄垒河都富含丰富的营养盐。

  对于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也非常重视。早在几年以前我们就划定了海上养殖区,持续开展了海洋生态修复,推进了塔岛湾海洋生态保护区和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实施了潮汐湖生态修复、和尚洞码头整治等工程,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完成了30公里的海岸线修复。另外,我们摒弃“规模越大越好、产量越高越好”的思路,充分考虑海区养殖生产可承载力,合理规划养殖海区,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划定牡蛎养殖 “红线”,对海洋进行了立体化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从去年的2月份到9月份,我们用七个月的时间,进行了现代化海洋牧场水源、气象、洋底、洋流等调查,然后依据科学的论证制定了海洋牧场整体发展和规划,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广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模式,用新产能代替老旧产能,加快养殖无害化、生态化步伐。

  问:您对乳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科学建议?

  张国范:乳山牡蛎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著名品牌,也是打造乳山特色小镇的标志核心产业。乳山牡蛎产业发展,一是得益于乳山海域生态环境优势,二是得益于牡蛎养殖模式创新,三是得益于开发出适应现代销售范式的新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养殖户和科技人员都发挥重要作用。

  为把乳山牡蛎产业做成知名品牌,在总量合理控制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乳山牡蛎的产品质量,提高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为此,还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撑。一是要进一步强调基于养殖动态容量的牡蛎养殖规划,具体要优化模式、合理规模和控制强度;二是建立赤潮等灾害环境和养殖病害预警预报体系;三是开发牡蛎新品种,特别是三倍体牡蛎和高品质、高抗逆牡蛎品种的研发和应用;四是对标国际高端品牌,制订乳山牡蛎产品标准,不断提升乳山牡蛎的品牌效应和美誉度;五是延长牡蛎产业链,提高牡蛎精深加工水平和副产物的有效利用。

  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全链条式发展牡蛎产业

  问:作为中国牡蛎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牡蛎原产品,乳山在引进新科技发展牡蛎全产业链条上的相关情况和设想有哪些?

  宫本杲: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的关键,原来我们计划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战略上,打造乳山这种可复制的现代化生态海洋牧场经验。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海洋经济,就跟陆地上做开发区、做整体的开发是一样的,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需要政府的投入。所以,我们政府参与了整个海洋牧场前期规划研究设计。去年,我们启动了50万亩的整体调查。目前,完成了海洋牧场发展的基本论证。首先在科技创新和科研上要占领制高点。我们邀请中国知名牡蛎专家,建立乳山牡蛎研究院,导入科技元素,制定乳山牡蛎发展方向、规模以及未来的整体发展规划。在具体实施海洋牧场项目时,我们运用金融财政以及资本驱动的力量,引入全球最新的养殖技术、最新的苗种技术、培育技术,养殖出最可口的牡蛎和海产品来。其次,我们设立了产业基金,吸引国内外知名海产品养殖、加工企业合作。虽然开发海洋牧场有了资金、技术支撑,但在市场管理和运营上,我们希望通过政府前期规划和投入,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开发中。经过前期努力,我们已经与大连獐子岛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启动了5000亩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将采用日本制造、具有海上清洗功能的玻璃钢工船、选用澳大利亚潮汐滚动塑性网笼作为单体牡蛎养殖器材、采取“翻板式”紫菜养殖新模式、使用水泥砣代替原有打橛的台筏固定方式等国际最先进的养殖设施及配套设施。在引进獐子岛集团开发海洋牧场时,我们也在东南亚地区、欧洲、美国等海外国际拓展,希望用最现代化的理念和生产工艺,把乳山的海洋牧场建设成真正可复制的现代化生态可循环海洋牧场。

  规划建设牡蛎小镇 推动海洋产业纵深发展

  问:有新闻报道,乳山正在规划牡蛎小镇建设,而当下,全国各地依托海洋资源规划建设的特色小镇也有很多。乳山的牡蛎小镇建设将如何规避同质化?将通过什么模式呈现我们自己差异化的独特亮点?

  宫本杲:牡蛎小镇的建设是乳山市委、市政府经过长期的酝酿和思考,最终作出的一个决策。乳山因境内的大乳山而得名,在大乳山的传说中,三圣母为保护当地渔民化作大山,保护归航的渔家。她的乳汁滴到海里,就变成了我们的牡蛎,而本身牡蛎也有海洋牛奶之称。所以我想说这一点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还有一点是建牡蛎小镇不光只吃牡蛎,还要研究牡蛎文化。乳山还有一个台依湖,正和绿城集团联合打造中国最大的酒庄酒产业小镇,酿造世界一流的干白、干红。上个月,这个投资100亿元的葡萄酒小镇项目已经启动。牡蛎小镇和葡萄酒小镇这两个项目也是相辅相成的。大家到乳山来品尝顶级的牡蛎,搭配顶级的干白和干红,一起来享受生活,这与我们建设“母爱圣地 美好乳山”也相得益彰,是完全不可复制的。未来,牡蛎小镇建设中还将规划科技研发、牡蛎研究院,融入牡蛎养殖、电商交易、冷链物流、休闲度假等要素,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特色产业小镇。

  问:乳山牡蛎协会如何通过规范和打造牡蛎可追溯体系保护乳山牡蛎品牌?

  刘海军:首先,继续开展乳山牡蛎防伪溯源工作,采用多媒体数码防伪查询技术,给每一件牡蛎产品设定唯一的防伪标签,消费者通过拨打防伪查询电话或发送手机短信、登陆互联网站,输入产品上的防伪数码鉴别真假,并通过手机扫码获取养殖企业名称、法人、海域使用权证书、出货捕捞时间、数量、规格等信息。对乳山牡蛎养殖、销售企业、合作社进行筛选,确定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主体进行授权,允许其有偿使用乳山牡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获准授权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同时,养殖、销售主体必须同时使用牡蛎防伪标签开展防伪溯源工作,力争3年内实现所有规范养殖企业防伪溯源全覆盖。

  其次,每年对企业的牡蛎生产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核定出每个养殖企业的精品牡蛎产量,以此为依据确定防伪标签的发放数量。

  三是与专业传媒机构合作,开展“乳山生蚝节”、“牡蛎品鲜季”等节庆宣传活动,通过开展参观产地、品鲜牡蛎、牡蛎文化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乳山牡蛎品牌知名度;引导牡蛎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评比会、交易会,开展电商销售、网络宣传,多种渠道提升乳山牡蛎品牌知名度。

  问:协会将通过哪些措施和务实发展带动乳山海洋产业纵深发展?

  刘海军:发展具有乳山特色优势的海产品精深加工,比如:乳山牡蛎,利用其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通过与高校院所的教授合作研发牡蛎新产品,创新性将乳山牡蛎推向产品多样化,扩大其影响力。引进开发新技术,将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变废为宝,华信的”模拟贝”就实现了贝类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与有效利用,以华信为起点,逐步提高乳山海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占水产品加工产值比重。同时,华信正在建设海洋牧场,以田园型筏式养殖观光区为轴心,采用立体化养殖、间养、套养、混养和轮养等方式,将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加工业和现代旅游业相融合,形成以立体、生态、循环增养殖为特色化的新型牧场,一旦建成,将带动周边海域养殖及旅游的兴起及繁盛,带动乳山的蓝色海洋经济走向高端育种、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内外贸易的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之路。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