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无小事 点滴有公正——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二级法官王波

2021-08-19 13:56:01 来源: 威海法院 作者:

  编者按:着眼巩固全市法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威海中院面向全市法院组织开展“十佳法官”“十佳法官助理”“十佳书记员”候选人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在审判执行等各岗位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干警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推动全市法院赶超突破、争先进位,向着“整体工作迈进第一方阵,争当走在全省前列排头兵”目标不断迈进!今天,请看第1期——百姓无小事 点滴有公正 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二级法官王波。

  王波,男,198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2011年考入大连检察机关,2016年底选调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先后在研究室、临港法庭、羊亭法庭、张村法庭、立案庭工作,现任环翠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二级法官。

  “闭关”修炼,甘为抔土。进院前三年,王波先后在三处偏远乡镇法庭工作。其中,在羊亭法庭的两年间,为了省下每天上下班路上近两个小时的挤公交时间,多学业务知识,他住在了法庭。那时的他,白天上班时间,排期、送达、调解、庭审记录、整卷归档,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工作一肩挑,楼上楼下满庭跑;晚上下班后,他到后院小食堂,热热中午的剩饭,吃完后一路小跑回办公室看书、听课件、撰写法律文书。周末休息时间,他也不回城,继续闷在庭里学习,学累了,就到附近的羊亭公园走走。“日日精进,久久为功”,经过日复一日的苦学积累,他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为今后走上审判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担重任,不辱所负。2019年4月,王波面临一次工作与家庭的选择:一边是受院党组指派,负责全院的一起全国性集资参与人信息核实登记工作,一边是原本计划与新婚妻子外出旅行共度蜜月。孰重孰轻,无须多言!在取得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后,王波毅然放弃婚假,退掉旅行团和机票,完婚后第三天便奔赴岗位待命。此后两个月,王波不仅负责组织环翠、临港各登记点的核实登记,同时还忙于审理各类案件,每日在法庭与当事人“朝夕相处”,却与妻子所见寥寥,更别提什么蜜月了,怪不得同事都笑他:哪还有一丝新婚的感觉?

  但口渴的感觉,他知道。这期间,他每天接打上百个电话,指导、协调各登记点工作,一天下来嗓子又干又疼,不愿多说一句话。在他带领大家共同努力下,全院累计登记集资参与群众近2000人次,未发生一起群体性聚集。

  充实的感觉,他也知道。为了审判业务不落下,这期间他利用每天不到两小时的午休时间,开庭审理民事案件,以平均一天审结一件的速度坚持了两个月。2019年,王波共结案300余件,结案率94%,全年零发改,15天以内结案数和平均办案时间均位居全院首位。

  那时的他,每天都像是在打“硬仗”,但硬仗有时更需软功夫。记得那年,王波受理了一起因小学生之间的嬉戏打闹引发的身体权纠纷案件:原告,是年仅11岁的先天听障儿童,在玩耍中不慎被推倒,本只是一次擦破皮的小意外,于他却造成了听力上的严重损伤,面临着检查、治疗的高昂费用;但对推人者而言,也只是有着与其他万千男孩一般的顽皮天性,如机械裁判而不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怕是要造成另一个心灵上的“残障”。要如何在利益与情理间寻求平衡?王波并没有十足把握,但他愿意尝试,通过调解促成双方相互体谅、打开心结。一次不成就再来一次,王波先后四次组织双方调解,每一次都单独与双方耐心的摆事实、讲情理,充分体谅作为父母的护子情切,引导他们以己心度人心,终于促成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王波说,他忘不了庭后双方父亲握了握彼此的手,想说话却最终无言的场景,仿佛一声惊雷启迪:法官之义,当是温润有力,既可明辨是非,更可修补瘢痕、慰藉人心。

  快中取细,方得所愿。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元旦刚过,王波便又奔赴速裁新岗位,诸事繁复待清;而在此时,妻子住院待产却有难产征兆,双边煎熬使他心力交瘁,每天睡眠不足俩小时。大年初十,儿子降生,可来不及多抱抱孩子,他就又赶赴社区参加防疫执勤。每一次,在工作和家庭的两难选择中,他为难,但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工作,对妻儿的愧疚,他只能深埋心底。

  疫情暴发之初,线下诉讼活动无从开展,王波便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组织当事人调解,努力不让公平正义因疫情而迟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王波的速裁节奏加快,进入新常态:

  每天六点半出门,七点到庭,看书、阅卷;八点半,随着第一拨当事人到庭,王波一天的“速裁流水线”正式启动:一个审判庭外加四个调解室满满当当,他穿梭其中,倾听双方意见,尝试调解促和,调解成功的,当场制作、送达调解书;调解不成但又适合速裁的,立即开庭审理,决不让当事人跑第二趟。中午吃完饭,顾不上休息,他便返回审判庭写判决,最多时一中午连写八个案判决。2020年,王波结案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2021年,位居全省第五;平均办案时间高居全市第一。

  但王波深知,速裁工作从来不是“唯快不破”,有些“细”功夫更能体现司法关怀。

  那是一起追索劳务报酬案件。原告老何,是一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工,年近六旬的他,辛辛苦苦打工一年,年底结算工资时,老板却突然跑路,几万块的血汗钱无处追讨,万般无奈,诉至法院。承办人王波第一时间尝试电话联系被告,但连续一周无论怎么换号码、分时段拨打,对方始终不予接听。王波知道,这个案子,如果不能取得应诉管辖权,便只能移送管辖。但他一想到老何,浓重的方言口音,独在异乡与人交流困难,若直接移送,于他是快速审结一案,但对老何,却是另一道门槛。他怎忍心让老人再犯难?

  于是王波专门抽出一下午时间,把老何约到法庭,一字一句地听他讲述打工的经历并记入笔录,随案卷一并移送。因为担心他不会打官司,王波还指导他收集证据并代写了法律援助申请书。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一天下午王波正在审判庭调解,这时老何突然推门而入,满头大汗、一脸焦急地望着他。原来,老何最近打工时,不慎被重物砸伤,而老板却拒绝支付医疗费,老何想起诉,但不知如何立案。王波本想将他引至诉服大厅,但老何一听,就着急地对他说:“王法官,我只相信你,求求你,再帮我一次吧”。听到这里,王波放下手头的工作,指导老何写诉状、申请立案。临走时,老何眼含泪光,握住王波的手,只是在反复说着谢谢、谢谢。简单的一个词,承载了太多含义!在老人沧桑的脸上,王波看到了久处异乡却可坦而待之的释然、信任和希望。一点设身处地,一点“分外之事”,足以暖人、暖己。送走老何,王波不禁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干我们这行的,不需要当事人送锦旗奖状,更不需要请客送礼,只要当事人在离开法庭的时候说一声‘法官再见’或者再来一句‘谢谢法官’,我们就感到莫大的欣慰与满足。”

  王波常说,他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不过是威海法院人中最普通的一个:他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每个法院人都在付出;他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每个法院人都在追求;他所坚守的为民初心,每个法院人都在坚守。

  十年来,他的视野和心态不断更新。法袍威严,不在案件惊天动地,点滴之事也蕴藏千钧之力,只有心里装着百姓,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以百姓之事为己事,将司法之公平正义透过一案一事的折射与积累,以小始,方以大成。而他,愿继续做这样的水滴,哪怕每一滴都如此轻微,但都饱含无比坚定的力道。

初审编辑:殷子茹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