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郑云歌
舞蹈、书画、钢琴、模特……这样丰富的文体“营养餐”,你尝过吗?这已经是张村镇华锦社区老年大学“开餐”的第六年了。近年来,张村镇紧盯群众需求,不断丰富文体设施,扎实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花样“文体餐”,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冬日的清晨透着寒意,可张村镇华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的院子里早早就热闹起来,十几个人组成的太极小分队伴着音乐翩翩起“武”。一个多小时的太极拳打下来,居民刘凤丽已经微微出汗,面色红润、神清气爽:“我退休后报了社区老年大学的活动班,每天早上打打太极拳锻炼锻炼,感觉一天的精气神儿都特别好!”
8点左右,太极拳结束后,刘凤丽还要“赶场儿”到文体活动室去学习声乐,像这样的公益“文体餐”,她“尝”得可不少。华锦社区老年大学有专门的“文体菜单”:周一上京剧班、楷书班、钢琴课,周二上民乐班、葫芦丝初级班、模特班……周一到周五,每天上下午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现在的文体生活多丰富啊,大家根据兴趣爱上啥课上啥课,学的可丰富啦。在老年大学,我们还交到了不少朋友,每天都很充实、快乐。”刘凤丽兴致满满。
对和她同上钢琴班的梁洁而言,来社区老年大学上课,是圆了自己童年未竟的梦想。“从社区2017年开声乐班我就跟着老师学习,今年年初听说要开钢琴班了,我立马就报名了。小时候就有学唱歌、学乐器的梦想,可惜条件不够一直没有机会学,现在梦想在这里实现了。真的很感谢社区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梁洁说,老师的专业教导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现在她已经可以熟练弹奏不少经典曲目了。
作为社区声乐班和钢琴班的老师,朱婷婷亲眼见证了许多社区居民的变化:“学习音乐不单单是小朋友的事情,也是大朋友精神上的需要。社区的这些大叔大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到了声乐知识与演奏技巧,更多的还收获了满满幸福感。”
杨友梅是书法班的“团宠”,银发灿灿的她拿起毛笔就仿佛找回了年轻时的风采,“我今年81岁了,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写写画画,我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18岁。每周来学习一次,收获特别多。你看,这就是我画的,还可以吧!”看着活动室走廊上展示的自己的作品,杨友梅眼里闪着孩童般的自豪。
在张村镇,居民可以享受按“菜单”配菜的日常“文体餐”,也能“吃”到按重要时间节点上菜的特色“文体餐”。夏天的纳凉晚会、元旦的联欢活动、春节前演的大活报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菜品”,敲大鼓、歌舞表演等各类特色演出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每逢重要节假日,张村镇各社区还组织写对联、串龙尾、捏面塑等各种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不仅加深了群众对传统习俗的认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按群众口味做,“文体餐”更花样。“张村镇以群众需求为先,精心烹调‘文体大餐’,突出品质和传承两个特点,全年共组织大小文化活动约300场,文体设施方面,我们共打造了17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让群众惠享优质文体服务,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张村镇文化站副站长武晓燕介绍。
在为群众烹制各类“文体餐”的同时,张村镇还不断丰富文体设施,对辖区体育健身场地及健身器材进行清点,及时更换破旧健身器材,在部分社区和村居安装室内和室外体育健身器材,为群众提供健身好去处。同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打造城市书房、乡村书房、图书馆基层服务点等功能室,面向群众免费开放,不断满足居民对公共文体设施的需求,让群众学习有去处、活动有场所。
下一步,张村镇将继续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为抓手,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提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群众性服务活动开展,让文体活动“遍地开花”,持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