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文登这样做!

2022-06-27 13:44: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高慧 威海报道

  6月23日,威海市文登区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情况,并就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登非遗保护工作整体情况

  近年来,在文登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登区非遗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建立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截至目前已有9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各级保护名录。其中,“秃尾巴老李的传说”“鲁绣”2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胶东花饽饽习俗”“草柳编”等8项被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登包子”等14项被列为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登民歌”等66项被列为文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芸祥绣品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障有力。文登区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培训和报刊、电视、网络、横幅以及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设立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通过采取建立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加强宣传教育、进行合理利用等传承、传播措施,对文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弘扬,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文登区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门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项目。经过多年普查,初步摸清文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价值、濒危程度、传承人等,收集大量的实物、图片、录音、录像和文字资料,采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项目进行完整记录,编辑出版文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辑《古道遗韵》。组织专家在充分普查的基础上,从项目筛选到论证和评审,从申报文本制作到专题片摄制和相关辅助论证材料的收集,工作细致,卓有成效,文登区非遗项目申报的质量和入选的数量在威海市处于前列。

  培养扶持代表性传承人。通过普查及后期的大量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起完整的传承人资料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力所能及为传承人提供经济扶持和帮助。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为传承人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开展传承活动。免费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场地和设施,鼓励传承人利用市民文化中心文化设施举办“非遗大讲堂”和“非遗课堂”等活动,组织协助传承人免费参加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艺术品展销、“非遗进校园”展览展示等活动。主动与文登区内多家中小学和高校对接推介,鲁绣、胶东花饽饽习俗、剪纸、泥塑等多个项目的传承人被聘为校外辅导员。

  探索非遗和产业融合新路径。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走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相结合路子,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依托“胶东花饽饽习俗”“鲁绣”等非遗项目,文登区内先后成立了“文登区花饽饽协会”“田世科技能大师工作室”“文登区草柳编合作社”“文登区剪纸协会”等组织,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带头作用,引导非遗项目深耕文化产业。目前,花饽饽、鲁绣等已通过规模性生产,既合理利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进一步推动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传承非遗文脉.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于2020年1月在山东省2019年度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被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文登非遗文化工作发展现状

  部分人群对传统文化的悄然消失并未引起足够警觉,缺乏对濒危项目和优秀艺人抢救和保护的意识,需要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不足,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全面深入开展,需要各级加强对非遗工作的经费保障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非遗保护相关专业人才匮乏,亟需培养、引进和配备专业人员,充实非遗保护队伍。

  今后,文登区将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增强全社会文化自信,形成一种全民的文化自觉,继续办好非遗展会、非遗讲堂和课堂,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提高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度,吸引和调动更多的社会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续搜集和挖掘区域内优秀非遗资源,做好现有非遗项目的整理搜集工作,筹备更多项目冲刺上级名录,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在保护非遗“原生态”的基础上,推动非遗 “活态”发展,引导“花饽饽”“鲁绣”非遗产业项目集聚发展,鼓励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活态传承和特色经营,让经济价值和文化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或传承人申报流程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为县(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四级名录申报体系,须按照县(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顺序逐级进行申报。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或传承人,应由项目申报单位(人)向其注册所在地的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申请材料提交、专家评审论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公布等流程,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或传承人。

  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传承人,2021年开展了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评审认定工作,核准公布“胶东花饽饽酵母的传说”等23项进入区级非遗名录。今年将组织第五批文登区级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与此同时,正在组织开展第七批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威海市文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实施细则》解读

  为有效实施国家级、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实施动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威海市文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本细则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指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责任,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经各级文化和旅游局认定的传承人。细则共分四章,对传承人基本条件、申报与认定、权利和义务、服务与管理等均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细则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每年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用于区级传承人认定以及各种评先选优和上报各级传承人名额推荐。

  细则的出台和实施,对规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加强文登区非遗保护工作,推进非遗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初审编辑:程永生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