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公布

2020-12-07 15:07:4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陈玉玺 威海报道

  12月7日,威海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威海市新旧动能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威海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威海市综合实力跃升明显、转型发展成效突出、人民生活改善显著的时期,在威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五年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威海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攻坚突破,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谋划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预计今年达到3000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8%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二产,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

  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

  创新平台体系塑成优势,围绕打造千里海岸创新链,持续提升国家区域创新中心资源聚合能力,组建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扩容升级。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1.46%,居全省第2位,比2015年末提高了22.63个百分点。

  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七大产业集群,4个产业集群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重点培育支持名单,3家企业列入集群领军企业库重点培育支持名单,形成了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等10条优势产业链。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双百工程”, 96家冲击新目标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的73.3%。突出“四新”促“四化”,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企业智能化改造,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企业赋能,今年上半年,威海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4%,居全省第5位。

  精致城市树立新标杆

  拉开东拓、西展、南延城市发展框架,实施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入选国家“城市双修”试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获批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环翠区卫城、经区韩乐坊2个片区入选省级城市品质提升示范片区。全力奏好化解城市“烦恼”“四部曲”,累计解决不动产权“办证难”14.5万套,处置完成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172个,大力开展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启动住建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问题,77处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场错时向公众开放,“口袋公园”登上央视《晚间新闻》全国推广。

  改革开放打造新高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县两级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荣膺“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推动“四港联动”促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规划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三次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打造特色服务贸易集聚区”典型案例被全国宣传推广。深入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今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9.4亿元,增长71.2%,占全省的46.4%。发起招商引资七大攻势,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惠普打印机,历时三年引进全球隐形冠军企业马夸特开关,“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预计达到50.4亿美元,年均增长13.3%;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1403亿元,年均增长5.9%。

  重大战略释放新潜能

  全面推进海洋强市建设,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海洋领域四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地级市,海产品产量长期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加快推进,高标准推进农村“七改”工程。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与青岛市签署全面加强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深化产业、科技、交通、旅游、民生等领域合作。

  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

  省内首条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全线通车,莱荣高铁正式开工建设。新机场场址获民航局批复,大水泊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年内完工。文莱高速建成通车,全市公路网总规模达到7230公里,荣成市、乳山市、文登区获批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港区功能优化整合,全面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大局,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达到120万左右标箱。石岛湾核电站建设稳妥推进,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414.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32.4%,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坚持“六水共治”,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黄垒河地下水库、母猪河地下水库和坤龙邢水库增容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

  三大攻坚战获新成效

  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不良贷款率保持全省较低水平。实施“六治融合、一网联动”社会治理模式,入围全国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平安建设考核名列全省第一。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779元增加到9131元,年均增长19.3%。深入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煤炭压减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6%,“能耗双控”考核是全省唯一一个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务的地市。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0.8%,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民生事业展现新作为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1175元,年均增长7.6%左右。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始终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人均文化事业费77.07元,位列全省第1。推广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模式,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姚潇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