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微博账号

【我推荐】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4-10-13 10:39:00   作者:

对,俺是山东人

先来一首《我是山东人》MV,接再拉拉山东人的呱,让大家了解认识山东人。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泰山从这里崛起】

【黄河从这里入海】

【孔子从这里诞生】

【充满活力的海岸线】

【天下第一泉】

【全世界最大的牡丹基地——菏泽】

【山东人的忠孝】

山东人重伦理,崇礼仪. 忠孝的传统理念遗传的最为深厚.

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齐王室后裔田横率领500余人揭竿而起.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后刘邦一统天下,项羽乌江自刎,田横与五百将士逃匿东海.刘邦以为日久必成心腹大患,就遣使招降田横,田横带了两个随从去洛阳见刘邦.在城外,田横对随从说,如今汉王刘邦做了皇帝,而我却要以亡虏之身俯首称臣,深以为耻,刘邦只不过想看看我落魄的样子,你们砍下我的头,让他看吧.说完,田横自杀身亡.两个随从捧着他的头去见刘邦,刘邦叹息不已,下令厚葬之.安葬的时候,两个随从在坟边各挖了个坑,皆自刎,海外500将士知道这个消息后亦皆自杀.

田横之高洁,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圣贤!

对国家要至忠,对父母要至孝,对朋友要至诚,这才是为人之本!

曾子每日“三省吾身”,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传不习乎?”

山东人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遇上困境厄运,也不轻易向朋友张口寻求帮助,但假如朋友有难,必将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小时候,我读《水浒》,常常想宋江武艺平平怎么就坐上了梁山头把交椅.现在明白了,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难,方为领袖之楷模.

忠为国之纲,孝为家之梁.

《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山东就有10个:孝感动天的虞舜,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鹿乳奉亲的剡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王祥,扼虎救亲的杨香.

王祥少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个姓朱的女人.后母对王祥非常刻薄,王祥孝心不改,逆来顺受.有一年冬天,后母心血来潮要吃鲤鱼,王祥就到河里去捉.河水已结成了厚厚的冰,王祥就用铁锨去铲,冰层裂开,从水里蹦出来两条鲜活的鲤鱼.传说至此,人们又加入了自己美好的意愿,后来就改成了卧冰求鲤.王祥跪在冰上,要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寒冰,天地为之感动,冰层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跃了出来.

闵损单衣顺母,没有半句怨言,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孝.赡养老人,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义务.如今,我们的道德和法律都对此提出了新的规范.

战国时期,某地发生械斗事件,伤及人命.官吏赶到现场,见有兄弟二人,哥哥说,是我杀的.弟弟却说,不是哥哥杀的,是我杀的.兄弟俩争担罪责,官吏就上报了齐宣王,宣王把兄弟俩的母亲找来询问.母亲听完事情经过,毫不犹豫的说,杀那个小的.宣王问其何故.母亲说,小的是我亲生的,大的是继子.

我曾经在武氏墓祠见过这个墓刻,整个画面雕琢精细,齐国义母和蔼可亲,其形象栩栩如生.置亲生骨肉于不顾,舍己而为他人,天地永存其光辉,流芳百世!

1998年,山东台转播的新疆春节晚会,晚会邀请了十几位山东籍的油田工人,他们都4,5年没回家了.当主持人让他们给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拜年时,十几位黑脸膛的大汉竟然在演播厅齐唰唰的跪下,面朝山东方向磕头叩拜.

电视机前的我激动的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想,所有的山东同胞都会同时感到一种温暖,这温暖来自一个群体——山东人!

【山东人的情义】

重义轻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而造就了数不清的反对见利忘义、讲究义利并重的“儒商”的出现。成就了一大批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著名企业和企业家。自清代到民国,山东就出现了鲁商(即儒商)群体。其优秀代表就是民族资本家苗海南。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当代企业家。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二是坚持齐鲁文化的优良传统,实现了经商与做人的平衡

【山东人的正直】

山东人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顺理直言,是山东人说话的原则.

山东的胡同直来直去,不象江南的小巷曲径通幽.山东快书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山东人感情直露,喜怒哀乐全在脸上.

柳下惠坐怀不乱,被称为正人君子,刘镛以直言进柬名传千古.“忠果正直,志怀霜雪”的祢衡裸衣骂曹操惹来杀身之祸.

山东人的直,是极纯正的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其直是发源于良心深处,公正庄严的动机.所以,这样的直是一种美德.

山东人不善做官.官场复杂,言行直来直去往往到处碰壁.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只有容纳直言者方能成其大业.

【山东人的立德、立功、立信】

追求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讲做人,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官员要做百姓的表率,教师要为学生的师表,长辈要为晚辈树立榜样,前人要做后人的楷模。“立功”,讲做事,就是要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为黎民百姓谋福利。“立言”,讲学问,就是要会写文章,著书立说。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可以做到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这种理念,对启动人们的进取精神,很有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山东总人口4000万,其中男子2000万,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最多不过1000万。然而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却有1100万人次支前,100万人当兵,22万人牺牲。国共内战后期阶段,随着共产党军队往江南推进,山东有10万干部下江南,开辟和建设新的解放区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出兵百万赴朝鲜半岛作战,其中山东将士28万,有2万人长眠在朝鲜战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震将军率领的二十万人的野战军,在新疆就地转为生产建设兵团。为了解决兵团老战士的婚姻问题,山东姑娘8000人应征入伍,义无返顾地奔赴新疆。

山东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比较多的省份。著名的农民起义有:隋末的瓦岗寨起义,唐代的黄巢起义,宋代的梁山泊起义等。那些起义军的领袖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带有齐鲁文化的印记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著名模范人物曾广福、张富贵、郭占一、李田英、郝建秀、徐建春、王杰、时传祥、焦裕禄、孔繁森、王乐义、许振超、张海迪等。

 

清代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形成移民潮。到1911年,东北人口约1841万,移民人口约1000万,其中山东移民约700-800万。1912-1949年,山东人闯关东的总数竟超过1830万,除去回返者,留住东北的山东人有792万之多。东北的大开发,山东人居首功。


【山东人的勤俭】

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祖祖辈辈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山东人把勤俭当成最基本的美德.勤俭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山东人说的败家子指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山东人赞扬一个女人时会说她是个勤快媳妇.
山东人吃苦耐劳,安贫乐道.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从清代起,山东人源源不断的涌入东北三省,(11)1930(民国十九年)因蝗灾,旱灾,人口大量外流,1956,山东省人民政府又组织移民垦荒种地.据不完全统计,每七个东北人中,就有一个是山东人或其后裔.
山东和东北都流传着一个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民间故事:

山东有户姓李的人家,没有子女,有一天,女主人去河边洗衣裳,被一条龙误配而怀了孕,过了三年,生下一条小黑龙.村里人以为它是妖怪,就砍了它的尾巴,它化做人形,到一个大财主家打长工.


财主有个哑巴女儿,貌美如花,见到秃尾巴老李就开口说了话.财主把女儿嫁给了秃尾巴老李.过了两年,山东大旱,秃尾巴老李不忍心看百姓受苦,就私自下了一场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派了一条白龙来捉拿秃尾巴老李.两条龙从山东打到东北,打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

 

第四天,秃尾巴老李托梦给他媳妇,让她在六月初三,把山东老乡邀集在一起,准备一些生石灰帮他打架.


山东老乡为了报恩,不辞辛苦跑到东北,到了六月初三这天,两条龙又打起来了,江水浑浊,天昏地暗,山东老乡就把生石灰扔进江里,结果两条龙同归于尽.


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便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


山东和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样的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东北人家来了客人,一概让到炕上就座,这是最荣耀最亲密的内室礼遇.山东人家来了客人,无论家境贫富,都得让客人酒足饭饱之后再走.

一个外地人路过山东,碰上大雪天气,便向一个老头打听哪里有客店,老头说,俺山东家家都是客店,你要不嫌脏,就住下吧!老头把外地人安置在厢房里.外地人看老头态度冷冰冰的,也不敢再兴求食之想,就饿着肚子睡了.一会,老头进来,勃然大怒,骂道,你咋睡了,看不起俺,俺家里穷,一顿饭还管得起你.外地人看见老头张罗了几样菜,有酒有肉,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大雪下了好几天,老头天天酒肉招待.雪停了,外地人准备向老头告辞,老头说,你咋还没走,你想让俺养你一辈子啊.外地人表示连日打扰,想付钱给老头.老头火了,你觉的俺是个开客店的,想挣你的钱,走,快点走,别觉的俺说话难听,你给钱就是看不起俺,要是俺二哥在这里,早就揍你个小舅子了.


这种让人敬畏的热情有着丰富的内涵!


山东人的节俭表现为自己省吃俭用,对待亲朋邻里甚至陌生人又极其慷慨大方. 沂蒙山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山东人的教育】

重视教育

山东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一直比较浓厚。从社会来说,再难,不能不办教育。从父母来讲,再穷,不能耽误孩子上学。从子女来看,再苦再累,也要好好学习,学成之后回报父母,服务社会。


这些观念,深深扎根于一代代山东人内心当中。山东现今有全日制大中小学在校生1500万人,其中大学在校生150万人,为全国之首。全国高考统一命题的时候,山东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全国与江苏同处最高之列,高出北京地区100多分。

【山东人的家庭】

山东人具有一套特殊的家庭价值体系。中国社会是国与家的结合,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社会方方面面都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齐鲁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始终对山东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其中齐家占中心地位。人们常说,不能齐家,何以治国平天下?可见,齐家是山东人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山东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既有的成分,又反映其家庭观念比较强烈。齐鲁文化提倡忠孝节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使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各安其位,各行其是,长幼有序,和谐相处。这样就促成了山东人的家庭特别稳定。

 

是的,俺就是山东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纪虹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