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江明霖
责任编辑:郑云歌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命脉,金融服务不仅是资源配置的中心枢纽,更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紧扣这一时代命题,通过“政策工具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双轮驱动,全力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架设起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通道,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根系,在助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书写金融担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金融:强化政策合力,破解科创融资难题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会同政府部门发挥“几家抬”政策合力,在全省首创“拨投贷保”联动机制,即“财政资金引导‘拨’一块,政府基金带头‘投’一块,银行‘贷’一块,保险‘保’一块”,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维度资金解决方案和全链条的金融赋能体系。
打通资金直达“最后一公里”,关键要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引导银行主动“贷”,助力企业放心“贷”。人行威海市分行采取“揭榜挂帅”形式,向辖区银行发布揭榜任务,遴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3家合作银行,引导其设计“卡脖子攻关贷”专项产品,精准对接企业科研资金需求,在解决抵押物不足难题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目前,威海市106个项目入库“卡脖子”攻关项目库,5家企业获得银行无抵押无质押贷款授信3805万元。
在引导金融机构充分用好贴息奖补、风险补偿、考核激励“三项机制”的同时,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宣导力度,制作发放“政策明白纸”,确保金融机构了解政策、熟练运用政策。自2024年4月推出这项政策以来,辖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恒丰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7家银行审批通过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低利率的再贷款资金支持。近年来,在政策的协同推动下,威海市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居全省首位,充分彰显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绿色金融:深耕蓝海经济,打造全国示范标杆
制定全国首个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落地全国首笔海洋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贷款,建立全国首个基于清算平台的地方碳账户体系。当“生态绿”遇见“威海蓝”,便碰撞出了绿色金融的威海实践样本。
近年来,威海市致力于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立足全市战略规划,锚定“抢占海洋碳汇发展制高点”目标,围绕威海市海草床、盐沼湿地等多种海洋碳汇资源,积极推动海洋碳汇交易及金融创新“破题”。在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的协调推动下,荣成农商银行、农业银行、威海银行等6家银行从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购买一笔海草床碳汇,完成了338.7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交易,开创了海洋碳汇价值转化新模式。
为推动绿色金融与蓝色产业精准对接,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蓝色产业、企业和项目,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会同政府部门制定了全国首个《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目录包括一级分类7项,二级分类24项,三级分类85项,将蓝色产业按照“蓝色”和“浅蓝”进行细分,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参照目录营销相关业务,推动更多蓝色产业贷款落地。
有了“目录”,各金融机构就有了行动方向和指南。威海银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优势,聚焦经略海洋、蓝天白云、精致城市等“五个方向”,创新推出“绿色+蓝色”“绿色+普惠”“绿色+供应链”等形式,开创了一系列全国首笔业务模式,并全力打造“绿色成金”品牌,用金融力量推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同时,在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的引导和支持下,威海银行发行了共计7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积极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碳减排政策工具,目前累计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1.63亿元,发放碳减排政策工具贷款60.31亿元,“两项工具”申请金额在全省地方法人银行中位居前列。
普惠金融:推动降本增效,绘就城乡共富图景
普惠小微群体联系千家万户,是稳定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积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内嵌的激励机制,一手牵起千里山海,一手带动乡村振兴,用金融之笔描绘出一幅城乡繁荣发展的生动画卷。
威海素有“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之称,旅游业是当地重要的特色产业。近年来,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立足区域特色,联合威海市文旅局等部门,共同开展了“融惠千里山海”金融支持专项行动,单列文旅再贷款、再贴现专项资金,筛选文旅重点项目,组织开展常态化银企对接。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大力进行解读宣传,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定向补贴、推出旅游主题信用卡、减免文旅小微商户收单手续费等形式,为当地文旅类小微企业发展“活血壮骨”。
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普”是目标,“惠”是抓手。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利率下调后,金融机构申请央行资金积极性明显增强。在资金额度紧张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实施“两个优先”政策,即:优先对金额较小的小微和涉农主体安排资金支持,优先对贷款执行利率较低的金融机构批复再贷款资金,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优惠利率切实传导至市场主体。农业银行推出“千里山海文旅贷”,对威海市旅游类小微企业放宽用信条件,提高信贷获得性;农商行系统推出“普惠小微信用贷”“农资补贴贷”等政策类产品,丰富线上产品矩阵,降低涉农主体融资成本;威海银行推出“农耕贷”“苹果贷”“牡蛎贷”等涉农金融产品,加大对当地特色农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在普惠金融领域,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与模式,呈现出国有大行“扛大旗”、股份制银行“强创新”、地方法人银行“接地气”的金融服务新格局。
养老金融:跨越数字鸿沟,智享银龄无忧生活
养老领域既是“夕阳行业”,同时又是“朝阳产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群使用银行数字渠道的比例仅为38.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7%。在金融服务日益智能化的今天,如何兼顾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让每一位老年人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是养老金融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聚焦“银发经济”发展需求,以适老支付为“小切口”,全方位满足老年人金融服务“大需求”,做实做细“养老金融”大文章。与威海市财政局、民政局联合印发《威海市“蓝色康养 幸福银龄”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8年)》,从政策对接、产品创新、适老化服务、产业支持等多维度着手,指导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打造“银龄无忧”品牌,线上推出手机银行“大字版”,线下启动网点适老化改造,制定适老化支付服务工作制度12项,切实提升了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威海市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养老金融政策号召,工商银行积极参与企业年金扩面,对接银发经济产业政策,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农业银行推出“农银养老”服务品牌,优化个人养老金服务,2024年累计拓展社保卡客户超13万户;中国银行建成3家养老示范网点,深化与养老机构合作,提升服务质效;平安银行优化老年客户信贷政策,提供医养权益与上门服务,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从财富管理到医养健康,从保险保障到养老规划,随着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完善与“银发经济”的蓬勃兴起,“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的美好愿景正在照进现实。
数字金融:借力科技赋能,服务转型提质增效
数字金融是写好其他四篇“文章”的重要助推器。近年来,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推动辖内金融机构不断丰富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形成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科技金融领域,建立“核心指标+特色指标”评价体系,搭建科技型企业积分评价模型,依托威海市大数据中心平台进行筛选比对,解决了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金融资源精准向企业集聚,以“小积分”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大能量”。在绿色金融领域,推动个人“碳账户”建立和应用工作,通过采集个人客户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将“碳账户”嵌入金融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将碳表现与授信额度和利率等挂钩,加强金融服务引导,助力绿色低碳生活。在普惠金融领域,组织金融机构创新线上专项信贷产品,发挥“快、准、易”的优势,支持企业通过网上银行等渠道自主提款还款,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有效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指导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开发“秒批秒贷”线上产品,满足了客户全方位、嵌入式、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通讯员 王康 丛琳琳)
初审编辑:江明霖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