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出新动能 | 破浪前行驶出新航速 铸就深蓝海域的海工力量

2024-11-07 08:4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王珏 威海报道

  金秋时节,威海市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一片蓬勃生机。在荣成市枫叶海运威海龙眼港海工装备基地项目的西港区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建造着各类大型船舶。

  对于这一天的到来,荣成市招商团队期待已久。回望年初,这里还只是一片蓄势待发的景象。然而,随着今年5月项目的正式签约和持续推进,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9月13日开始至今已有7条大型船舶完成维修并离港。目前手持船舶维修订单12条,船期排至11月底,12月后续船舶维修订单量将逐步增加。”荣成市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招商局局长王永权表示,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修(造)船及海工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区,一旦达产,年产值有望达到15亿元。

  上半年,荣成市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达到了3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更是超过了1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6%。迅猛的发展势头,不仅充分展示了荣成市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领域的雄厚实力,更折射出威海市在这一领域所释放出的无限“蓝色动能”。

  建圈强链,彰显威海制造实力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既是威海市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做好“经略海洋”“大抓经济”的坚实基础与核心优势。

  近年来,威海市把船舶与海工装备列入全市十条优势产业链重点发展。通过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和产业深耕,如今正迎来“收获期”,为进军海洋提供新的路径,为城市进阶创造新的可能。

  威海市积极推动船舶企业提高新船型研发设计能力,提高智能化、数字化造船水平,豪华客滚船、重吊船、南极磷虾船、游艇等“威海品牌”相继问世,不仅丰富了产品种类,更提升了“威海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同时,威海市还通过加强本地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大幅提高了本地配套率,为产业链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造船聚集区,汇聚了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山东电工电气、云洲无人船等装备企业的加入,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技术水平,更为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荣成市作为威海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方面的表现尤为亮眼。抓住“走向深蓝”等战略机遇乘势而起,荣成市拥有完整的修造船产业链条,年整船产能达到100万吨,修船千艘次以上。三星重工业(荣成)、黄海造船、鑫弘重工等21家修造船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本地船用零部件配套率高达60%,共同构成了荣成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强大阵容与坚强支撑。

图片来源:中国荣成

  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荣成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现已形成了以船舶海工制造为龙头、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良好生态。今年6月,荣成市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首批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山东省重点船舶工业聚集区、优质海工装备制造业基地等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其产业实力的充分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殷切期许。

  勇闯深蓝,抢抓机遇转型升级

  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产业正加速向“新”、向“绿”迈进。近年来,荣成市敏锐捕捉国际海运市场复苏的良机,积极推动船舶修造产业从常规的船舶制造到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研发与生产转型,海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也从近海向深远海挺进,荣成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正逐步实现质的飞跃,为建设北方最大的国际船舶维修(保税)基地和争创国家级船舶维修服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作为荣成海工装备和造船企业的领军企业,其“智”造水平遥遥领先,手持1800TEU集装箱船、大型运输船等高价值船舶订单上百万载重吨,生产任务已排至2027年。此外,黄海造船不仅成功生产了国内最大的节能型冷藏运输船,还交付了全省首艘自主研发建造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这些重量级产品的问世,充分展示了产业龙头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品质服务等方面的卓越实力。

  与此同时,荣成市抢抓风能、核能风口机遇期,深入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不断拓宽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领域。产业配套上,充分发挥本地压力容器、电机、锻压等配套装备特色产品优势,组织石岛重工、华力电机、华东锻压、中船线缆等本土企业进行核电装备、风电配套等领域的产业链供应。日前,由荣成造船工业有限公司建造的海上光伏打桩运维船“蓝鲲02”顺利交付,这一智能海工装备将为实现海上光伏桩基的高效作业提供有力保障,为荣成市海工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深蓝零碳之城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来源:中国荣成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荣成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加强合作共赢,深化供需对接。2024年,荣成市围绕修造船及海工装备产业召开了三次推介大会,这些大会不仅是荣成展示实力和风采的重要窗口,更为产业驶向“新蓝海”、走向国际化指明方向。在大会上,涉及修船基地、海上储能制造工厂等多个领域的21个项目成功签约,引领产业驶向更加广阔的海洋。

  服务支撑,赋能产业生态发展

  从“链条全”到“生态优”,日臻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是荣成以用好用活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对“链主”企业、产业链支撑企业“一对一”挂包服务,落实“一企一策”服务保障,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投资促进、招商引资质效的缩影。

  细微之处见真章,为夯实招商基础工作,荣成市立足资源禀赋,以突破海工装备项目、打造“海上综合体”为目标,充分利用岸线、港口、码头、航运等优势条件,确定了八大船舶及海工装备招商重点板块。同时,还制定了《荣成市船舶制造及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产业招商规划》,有力推进了宁波连通海工装备制造、风电装备产业园等项目的完工投产,形成了南北两大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为进一步强化产业优势,荣成市加大企业分类培育力度,以泓远化工、山东中船线缆、壮发泵业等企业进入全省原材料、辅助系统等上游供应链为契机,不断提升船舶配套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助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带动了王家湾修船基地、三星重工业保温Tank储罐制造工厂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项目集聚效应加速释放。

  产业集群效应不仅体现在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也体现在链主企业之间的横向协作、优势互补,以发挥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

  龙头引领,蓄足产业发展潜能,荣成市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质海工资源盘活力度,大力支持龙头整船生产企业增上新项目、开拓新市场、开发新船型,推进黄海造船手持的集装箱船、多用途重吊船、冷藏运输船等各类型船舶订单交付;支持鑫弘重工新建LNG船、双燃料船维修车间,打造北方首家具备LNG船、双燃料船维修能力的企业,使得产业生态不断升级。

  在精准对接和推介方面,投资促进部门更是下足了功夫。以突破海工装备项目、打造“海上综合体”为目标,开展的“跑部进厅”活动,与中国船舶集团等国字头、中字头企业进行了一对一的精准对接,积极争取集聚更多的高端优质资源向本地集聚,持续壮大海工装备“朋友圈”。

  打好“主动仗”,“链”出新活力。1至8月,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43.2%,悄然编织着威海经济发展的新版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宋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