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特级教师杨冰冰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5-12-09 17:07:00   作者:

  大众网威海9月12日讯 (记者 刘爽) 和杨冰冰一起成长的同事和朋友,了解她的资质,知道她底子薄,不够聪慧,在经区这片人才济济的沃土上,她并不出众。今天,她能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如果要总结经验的话,她想说: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不是带着与生俱来的光环,也不一定是比别人幸运。他们只是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对自己有所要求,不因舒适而散漫放纵,不因辛苦而放弃追求。雕塑自己的过程 ,必定伴随着疼痛与辛苦,可那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终究能让我们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不懈磨课,雕琢诗意的人生

  九八年,毕业才两年的她不知天高地厚地第一次申报科学优质课,惨遭淘汰。两年之后,她再次申报,又失败了。紧接着是2002年的第三次失败。2004年,没有人跟她角逐,她免受了第四次淘汰的打击。然而,仅仅拿到二等,2006年,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结果又是二等奖。二等奖对她来说,就是失败。没有人知道,她对一等奖的渴望是那么强烈。2010年,在经过四年的磨砺之后,她再次报名,终于如愿拿到一等奖。

  从98年到2010年这十二年间,她经历了教研中心举办的四三三工程,三五一工程,尤其是在351工程的讲课比赛中,三个课型,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几乎每个课型都要扒掉一层皮,掉几斤肉。她的课堂也经历了由机械生硬到流畅自然的转变。

  开始讲课时,学生的回答如果出乎她的意料,她便失去了主张,课堂上的意外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不知恰当地引导学生。

  有一次公开课她终身难忘。那是讲《热空气》。她设计了一个点燃孔明灯的环节。在班级里点燃的过程中,孔明灯一下歪了,还没上升就被烧毁。领导在教室后面听课,而这个情景她又完全没有意料到。她就那样站在讲台上,傻傻地盯着眼前的孔明灯越烧越小,她的意念也跟着孔明灯灰飞烟灭。直到孔明灯全烧光了,她也不知道该针对这次意外对学生说些什么?

  失败是最能发现问题的成长引领。一次次的失败让她看清了自己的弱点。针对这些弱点,她开始了针疗的生涯。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中,如果学生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而她又答不上来时,她就把学生的话记在课本上,下课后,她再请教她的同仁们:“学生这样说,我该怎么对应?”

  面对一节优质课,她采用了最适合自己的办法——磨课。在磨课中,学生会出现很多出人意料的行为和回答,一一记录,课后再向人请教对应的方法。那个时代,几乎每次公开课她都要磨上二十遍。可以说,磨课,让她越来越茁壮。如今的她,在课堂上最不担心的就是与学生的交流,甚至最喜欢学生出乎意外的回答,因为学生意外的回答,都有可能成为课堂的精彩。

  让她引以为豪的是,这么多年教育生涯中,她从不敢懈怠,坚持打磨自己。也因为这样,她收获了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省市级课程资源一等奖等等奖项。每个证书都凝聚着我付出的汗水,见证着她的成长,也转化成了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家常课养人,公开课炼人”。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这个特殊的舞台。于她而言,家常课,公开课,都是她成长的沃土,她精心耕耘每一堂科学课,提高学生的同时也雕琢着自己诗意的教育人生。

  勤于笔耕,书写成长的精彩

  第一个阶段:她那被挥霍的少年时光

  从师范毕业,她就体会到了包分配的好处,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正因为这个铁饭碗,不到二十岁的她毕业之后不思进取,浑浑噩噩,不懂得对工作的珍惜。好景不长,老校长退休,换了一位校长。新校长一到任,就要求老师们每周一篇反思。她上交的文章,有时是抄来的,也有时是她东拼西凑的。有一次全体老师开会,校长念了同事的一篇反思,十几年过去了,到现在她还记忆犹新,名字叫《空白的反思》。她非常羡慕能写出这样稿子的老师,有才华的人就是这样,总会在不经意间闪烁着光芒,自己也要做这样的老师。

  从那以后,她也试着开始找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写,让自己每周一篇的反思不再“空白”。不久后,她与学生之间发生了一件小事:

  那年,她们班教室里有一面激励墙,贴着每个学生的名字,学生表现好,就在名字上加一颗星。有一次科学作业只有两个组完成了任务,其他六个组都没完成,她非常生气,就把这六个小组长每人扣了五颗星。下课后,一个学生把一张纸条放在她的手里,上面写着:“老师,你怎么这么狠,这些星都是大家辛辛苦苦挣来的,你怎么能一下子扣掉五颗星?”她重返教室,发现教室里一片哭声。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震撼,于是趁着每周一篇教育反思的机会,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星星的眼泪》。正赶上学校那个周教育反思评比,她的这篇第一次由心而发的文章遭到了学校领导的质疑,类似“抄袭”“在网上偷来的”这样的话慢慢传到了她的耳朵里,我大惊。跑到校长那里,哭诉着自己的清白。既然大家把这篇文章误认为抄袭,可见写得还不错,带着这样的思想,她就把它投给了《威海教育》编辑部,没几天,样刊就来了。早知能用样刊洗刷自己的清白,何必哭哭咧咧地去向大家表明呢?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她发奋图强,决定以后再也不抄了,决定要走出浑浑噩噩的旧时光,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于是,她告别了我浑浑噩噩的少年时光。

  第二个阶段:重整山河待后生

  她先从每周反思上下功夫,但是写什么呢?一周就五天,有什么可写的呢?这种窘境逼迫她不得不认真对待她的课堂了。写的内容,必须从课堂里找,从与学生的接触中、交流中找,得抓住学生课堂交流中奇特的,有创意的语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人的眼球。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有老师的启发,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了。于是,她开始认真备课,教学工作也越来越有起色,学生的发言也越来越精彩,但没及时记录,往往就会忘了不少,她很婉惜那些教学资源,于是她就想个办法把课堂精彩的学生发言抄下来,通常自己抄的时候,她都会直接告诉学生:“你的发言很有价值,我要把它记下来。”没想到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大胆发言,奇思妙想,他们认为老师记下谁的,就是对谁的肯定,带动了课堂上的积极互动,教学效果也提升了。

  课堂上关注这样的生成,及时记录,课下及时反思,一篇篇随笔、小文就这样诞生了。有一次她在课堂上讲《溶解》一课,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一个学生举的例子是虾条。虾条放进口中,不用嚼,它就会慢慢软化,有一种到口即化之感。她无法判断虾条是否能溶解在水中。当时她在想,如果对学生说不知道,会不会丢了老师的面子?由这个例子,她又想到了许多课堂上我无法解答的问题,结合“科学老师是不是应该对学生的问题对答如流”的问题,写成了一篇小文《还说不知道》。在这篇文章中,她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科学老师不是无所不知的,不知道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向学生承认,而不应该装着什么都知道,甚至不惜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答案。这篇文章后来也被《威海教育》录取。

  有一次实验课上,讲《灯泡亮了》,分组让学生组装电路,有的小组组装成功,灯泡亮了,可有的小组灯泡却一直不亮。于是我临时发动成功小组的同学去帮助未成功的小组找出灯泡不亮的原因。课后,她又写了一篇反思《成功失败皆收获》。这篇文章被发表在了省级刊物《科学课》上,也是她第一篇收到稿费的文章。

  还有一次科学课上,有个学生对着她的背影作机关枪扫射状,恰巧被她的同事发现了并转告了她,根据这件事,她又写了一篇随笔《遭遇暗枪》,反思自己对学生过于严厉造成学生对她的抵触。写作对于她,现在已经是一种习惯,就如吃饭喘气一样轻松自然。

  勤于笔耕,记录教育心迹,体味教育意旨,遇到各种教学中的困惑不放弃,找对策,理思路,直至独立成文。虽然这样做牺牲了她的众多业余时间,但她却苦中寻乐,乐此不疲。

  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涓不息。回首走上教育岗位的21载,有欢笑,也有汗水。从此刻开始,她将继续播种希望,挥洒汗水,因为成功的道路从不拒绝汗珠的造访!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