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景成
继2013年被首批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后,山东省乳山市以“小”市办“大”教育的鸿鹄之志,将“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服务好每一个家庭”的理念,全力贯穿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过程,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质的飞跃,让城乡孩子共享了优质教育。2024年4月18日,在全国教育督导工作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推进会上,乳山市成为首批56个“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之一。
优化资源配置,筑牢优质均衡“压舱石”
走进乳山市光明街小学,云课堂、校园电视台、机器人实验室等,到处闪动着孩子们的笑脸。这是2017年建成投用的一所新学校,位于城区东北部,办学规模30个教学班。距该校不远的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优质名校,同样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城区学校的增加,让该校学生数量由高峰时期的近2400人减少到目前的1900余人,大班额被彻底化解,并解决了功能室不足的问题。
蓝天白云下,绿色的球场、红色的跑道、楼廊勾连的教学楼端庄大方……白沙滩镇中心学校是农村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也是当地群众眼中“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城区学校和白沙滩镇中心学校的变化,只是乳山大手笔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城乡学校同步建设,是乳山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
让孩子“有学上”,更要“上好学”。乳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工作经常过问、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资金优先保障、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议题优先上会,千方百计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增加学位供给,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73.18亿元,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每年均保持在25%以上,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的目标。2017年以来,完成了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等4所学校新建工程,对13所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实现规模办学、集中办学、效益办学。目前,正在城区南部建设春风里小学,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容。同时,为全市所有农村学校配备了标准化食堂、取暖空调和学生班车,实施了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学生云机房和“三通两平台”等信息化提升工程,先后获评“全国网络教研创新研究示范区”和“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
拔地而起的新建学校,焕然一新的改扩建学校,日臻完善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全市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布局日趋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提升,实现了“城乡学校一个样”的目标。
深化师资队伍建设,锻造学生成长“助推器”
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的李辉,多年潜心于科技教育,多次把孩子们带入了国家级、省级赛场,荣获了“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刘宁宁是一名“80后”,从教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课堂,与孩子们一起追梦,书写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教育人生,先后荣获“山东省乡村特级教师”“威海市教学能手”等称号。“工作环境好,待遇有保障,也得到了组织信任和群众公认,感觉一切挺好”,提及坚守乡村的背后原因,她如此直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更是兴教之源。乳山市一直把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统筹推进教师招聘、培训、交流等各领域改革,确保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聚焦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全力引导新招聘教师向基层流动,2016年以来新招录教师570人中有220人在乡村学校任教。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创新推出网络教研、片区联合教研、“1+2”影子工程等多种培训模式,构建形成“学、研、训”一体化大教研体系;深入开展“县管校聘”和城乡交流轮岗,健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仅2022年以来已轮岗交流教师389名,其中骨干教师149人,实现了教师队伍规模、质量、结构上的均衡配置。
一项项政策、一个个夯基固本行动,提升了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更坚定了他们“以生为本,躬耕教坛”的初心,也撑起了乳山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四梁八柱”。
强化教育质量提升,打好内涵发展“组合拳”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堂课,如今的乳山校园,“智慧”芳香正浓,城乡学校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统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应用,让城乡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不仅是教育权利的公平,更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坚持规范办学,营造良好生态。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为残疾学生开辟入学绿色通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获评“山东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示范区”。2020年起,推行师资均衡、学生均衡、随机分配的“阳光分班”机制,有效解决了家长择师和选班等问题。
坚持“五育”并举,推动融合育人。德育工作创新开展,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浓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扎实推进,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建有劳动实践基地。特色学校建设有序推进,已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所、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所、省市级温馨校园6所、绿色校园22所,教育内涵不断提升。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创新推出作业总量控制、作业公示和小学“周三无作业日”等,全面推行分层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开展“五项管理”和“双减”督导,持续加大对课程和作业监管力度,全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设立“课程超市”,课后托管服务经验被省教育厅发文推广。教育改革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部落地,农村小班化教育成果向全省推介,8个办学集团实现了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2大教育联盟促进了城乡研教训一体化推进。
一项项改革创新的驱动、一个个重要举措的推进,诉说着乳山教育速度、教育深度、教育温度、教育力度……留下优质均衡发展的铿锵时代最强音。
(通讯员 于建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