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城市守护者之女子民兵班:守好每一寸“红色”阵地

2021-11-16 17: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吕丽 威海报道

  每个周一是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起义纪念馆闭馆的日子,对于天福山女子民兵班的战士们来说,闭馆的日子意味着更集中更高强度的训练。从每一个字发音的轻重缓急,到每一个细微动作表情的打磨,他们相互纠正,仔细揣摩,只为每一次的宣讲,都感情充沛而富有力量。

  女子民兵班成立于2019年3月8日。成立两年来先后接待7500多批参观团队,累计接待参观者30多万人,圆满完成重要接待任务近千场。在传递红色薪火的道路和坚守红色精神的阵地上,他们是出色的“守护者”。

  11月8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通过现场参与,体验了一把女子民兵班的教研课,深切感受她们不一样的“台下”风采。

  “梅花香自苦寒来”

  8点40分,一楼训练室到齐了女子民兵班的战士们。这次的教研课首先从雷打不动的基本功练习开始,负责带队练习的于佳平在学习群里发送了本次现场诵读的新闻链接,每个人事先都没有任何准备。

  现场诵读以随机抽取一段文章的形式进行,对于每一位战士来说,不熟悉的内容与结构,真实地考验着每一个人的基本功。每当一位战士诵读完毕,先进行自评,自评结束后再由在场的同事们指出其他问题。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单单一句:“就这样吧!”现场就反复讨论了近十分钟。他们通过情景还原、语境分析,力求展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用专业水平讲出真感情。从气息发声、口型再到表情、语气,每个人的缺点,在现场都会被毫无保留地指出。

  在教研课的现场,业务科科长邹瑰馥认真考量每一个战士的现场表现,她是严厉的“教官”,也是温柔可亲的“老大姐”,每一个细微的差错,都逃不过她敏锐地捕捉,每一个人的进步,她也会毫不“吝啬”地去鼓励。她告诉新来的几位战士,一定要用勤勉和专业展现一个红色讲解员的担当和形象。“要把这份工作当成我们的使命,我们是红色讲解员,肩上的责任可不轻啊。自己要多想想,我能给别人带去什么。”

  “做讲解员,门槛很低,但要求很高。”邹瑰馥说,“尤其是做一名红色文化讲解员,不仅要具备主持人的风范、演讲者的口才,还要有政治家的敏锐、心理学家的洞察和政务人员的接待能力。”

  邹瑰馥告诉记者,她当年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三天内背熟近两万字的讲解词。在刚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她都来不及诧异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争分夺秒开始准备,三天时间里,平均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只要睁着眼就是在背稿子。三天后,邹瑰馥圆满完成了任务。

  “我们负责讲解的有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纪念馆等9个展馆。还有全区的红色文化宣讲、中小学的红色课堂、国防教育宣传……我们的‘战场’遍布全区各地。”邹瑰馥说。“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常态。”

  女兵于清曾一个人负责六个展馆的讲解,她用每天“飞来飞去”形容自己,提起最让她印象深刻的讲解之路,她说不能不提当年与牛一杰一起参与讲解的“老蜂窝”。“老蜂窝”是昆嵛山主峰泰礴顶东侧的一处洞穴。这里曾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训练的地方,也曾与国民党部队发生激烈战斗。“老蜂窝”位于海拔923米的泰礴顶下方,且山路崎岖、荆棘遍布,部分陡峭的路段需要靠绳索攀爬才能上得去。一天下来,两人身上都是汗碱。脚上反复起水泡,一段时间下来,生生走出了一双“铁脚板”。

  眼前这支讲解团队,所有的成员都是从零基础的讲解水平,靠着勤学苦练和对这份讲解事业的热爱,迅速蜕变成了一支高素质的讲解团队。组建仅五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威海市首届讲解员大赛中,民兵班囊括一等奖;五位选手全部进入2019年山东省讲解员大赛复赛,一人获“金牌讲解员”称号;2020年,在威海市第三届讲解员大赛中,民兵班再次囊括一等奖。2021年,在威海市“红动威海·我心向党”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中脱颖而出,2人获专业组“金牌讲解员”称号,2人获得志愿组“金牌讲解员”称号,3人获专业组“优秀讲解员”称号;在山东省妇联举办的“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齐鲁女性宣讲比赛中,民兵班成员王丽丽代表威海参赛,最终通过逐级选拔,获得优秀奖,并参加此次展演活动。6月30日,威海市妇联举办“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巾帼大宣讲活动展演,王丽丽被聘为威海市“巾帼宣讲团”宣讲员,牛一杰作为优秀巾帼讲解员参加此次展演活动,她饱含深情得宣讲了《枕边的党章》,赢得观众的精神共振;在今年第三届山东省“红动齐鲁·我心向党”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中,民兵班5人进入决赛,牛一杰、于佳平2人获得“优秀讲解员”称号,文登成为威海市入选决赛人数最多的市区。

  把红色故事讲到孩子们的心里

  在教研会现场,几个新兵交流了近期给学生团队的一些心得和困惑,年纪轻轻的她们面对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毛头”们有点束手无措。几个经验老到的老讲解员及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作为承担全区的红色文化宣讲、中小学的红色课堂、国防教育宣传的女子民兵班来说,他们深知,把红色故事讲进孩子的心坎里,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的意义非凡。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一次成功的红色宣讲会在更多孩子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邹瑰馥还记得接到了学校邀请女子民兵班去作一次爱国教育宣讲的那个电话。虽然这次的宣讲只能利用课间操时间,时限不能超过10分钟。邹瑰馥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派于清去完成这项任务。“时间越短,讲解越难,既要把大量内容浓缩,又得让他们听进心里。”于清说,“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宣讲的机会。”宣讲完毕,操场上掌声雷动,见学生们眼噙泪花不停地鼓掌,于清觉得自己很自豪也很欣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付出这么多,就是为了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2021年的高考前夕,他们还为一名“特殊”的准考生进行了一场单独的场馆讲解。高考临近,这位准考生因为压力过大,心态消极。女子民兵班在巨大的宣讲压力下,毅然答应了这位考生父亲的请求。抽调于佳平为这名准考生“量身定做”了一次特殊的讲解。在观瞻伟大先烈的光辉事迹之后,这位准考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震撼。高考结束后,他的父亲打来电话告知,孩子发挥得十分稳定。这个消息,让大家振奋不已。

  厚积薄发,深挖红色材料

  在讲解中,时常会有参观者突然提出疑问,面对这种“突袭”,民兵班讲解员总能坦然应对,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这不是我们有多机智,而是我们做足了功课。”邹瑰馥说,她们起初也经常被提问弄得张口结舌,“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几年,我们一直不停地研究地方革命史,事无巨细地了解历史和历史人物,发掘出了很多更新更细的内容。”

  为了讲好红色故事,邹瑰馥还经常带着队员们持续开展“寻访先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的活动,根据残缺的线索逐村去走访,发掘新鲜的历史故事。邹瑰馥说:“最初的讲解词是专家写的,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多次再加工,新增的素材就是我们靠一步步走发掘出来的。”他们的足迹远至淄博。

  2017年冬天,她们在文登区界石镇阎家泊子村走访时,听说村里有个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就这样,她们走进了百岁老人王淑贞的家,细谈之下才发现,王淑贞竟然是革命烈士刘福考的遗孀。在此之前,她们只知道刘福考是烈士,而在王淑贞老人口中,她们不仅知晓了刘福考的壮烈事迹,更是感慨于这一家满门忠烈。一段久远的历史,一个模糊的人物,经过老人的口述变得清晰了,鲜活了。再次站在展馆里讲起刘福考,那个裹着小脚,在漆黑的山路中去送情报的胶东妇女,那一代革命先烈赤诚的革命热情真正感动着每一个讲解员。从他们心田里流淌出来的热情与感动也深刻地感染着每一位在场的听众。“我们现在每年都去看望奶奶,她就是我们自己的奶奶。”提起王淑贞奶奶,女兵们打开了话匣子。“奶奶特别喜欢我们,我们每次去都会跟奶奶一起读她放在枕边的党章。”

  “1938年初,12名女青年同一天到达文登大水泊镇,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成为著名的王氏十二姐妹。如今,这段红色故事将继续传承,我们将以新时代的红色宣讲来守护好我们的红色热土。”天福山女子民兵班班长邹瑰馥说,“我们的使命就是把革命先辈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把他们用血肉筑成的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

初审编辑:程永生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