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霄雁
民生的“温度”高不高?群众自有口碑、最有感受。
在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84岁的徐承山老人眼中,是热热乎乎的可口饭菜;在技术工人兰鲁心里,是稳步提升的工作技能;在山马刘村村民董文英看来,是办事不用跑腿,家里上个网就能解决……
这些口碑,正是临港区不断提升民生社会保障水平的回声。今年以来,临港区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稳定提升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水平,不断优化社会福利体系,让群众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民生的“温度”高不高?群众自有口碑、最有感受。
享福,村里有了老年餐桌
如今的天气越来越冷了,可家住草庙子镇上庄村84岁徐承山老人的心里却是暖意融融。
老人的暖意,来自村里老年餐桌上的热乎饭菜。
11月23日中午十一点二十,出家门溜达五分钟,徐承山来到了位于村委大院里的老年餐桌食堂。食堂内,整洁的环境,干净的桌椅,此时已是饭菜飘香。
“大叔,今天中午吃猪肉白菜炖粉条、洋葱炒蛋、米汤和馒头,你多吃点哈!”志愿者马理香盛好一盘饭菜,端到徐承山餐桌前。
自从九九重阳节村里老年餐桌开业那天起,徐承山每天中午都按时到这里来吃饭,一顿饭两菜一汤一主食,一分钱不用花,吃完就走。“年纪大了,自己一个人懒得做饭,经常就凑合一顿,现在,每天中午有人给做好现成的热乎饭菜,还是免费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啦!”徐承山竖着大拇指,连称党的政策好。
“食堂专门为村里75周岁以上的独居、孤寡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目前有18位老人在这吃饭。”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华东介绍,老年餐桌,汇集了满满的爱心,从装修到购置所有厨具灶具、餐桌餐椅以及各种设备,都是爱心企业捐赠的,不仅如此,村民们的自发做饭意愿也十分高涨,目前已有14名村民志愿者报名,志愿为老人们做饭服务。”
在临港区,像上庄村这样的老年餐桌有6处。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这些老年餐桌,已经成为亲密服务农村老年人群的一个个便捷“窗口”,让老人们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高。
老有所养,颐养天年。临港区农村老年餐桌项目建设,真正打通了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而随着老年餐桌的建设,临港区养老服务体系也更加完善,从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到镇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再到村级的暖心食堂,“区、镇、村三级+社会化”的多层面、多元化养老格局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乐业,更多人有了“一技之长
走进威海怡和专用车有限公司车间,钣金线上,班长兰鲁认真地工作着,不时地,有工人过来向他请教问题。
兰鲁今年34岁,如今已经是一名技师。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兰鲁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是一名低级工,每天只是在车间上班,干体力活,基本没有学习机会,考个初级证都要好几年的时间,感觉也没啥盼头,甚至中途想过离开,另谋出路。”
让兰鲁想法变化的,是几年前,临港区总工会组织的一次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兰鲁参加了一期学习后,就“上了瘾”:“给我们讲课的都是行业里的高手,不光有理论,还有实践操作,知识技能都是实打实的,听着真解渴。”
从那以后到现在,每年,临港区总工会都会组织多次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每一期,兰鲁都没有落下。学习、考试、拿证,这几年,兰鲁一路拿下了初级证、中级证、高级证、技师证,工资收入也逐年增加。
“我要感激政府的好政策,也要感谢自己的不放弃。”兰鲁笑着说,最近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明年,一定要拿下高级技师证!”
在临港区,像兰鲁这样将技术紧紧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有许多,这些人的成长,得益于临港区开展的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的实施。
“今年,我们先后组织了2000多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免费岗前培训、金蓝领培训、企业新型学徒等各类技能培训。”临港区党群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培训,职工个人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一路高升,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立业之要。今年以来,临港区加大对辖区企业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养及失业培训工作,通过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课,让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掌握专业本领,拿到专业证书,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学到新技能,实现一技在手,铺就一条条致富之路。
方便,社保服务就在身边
“你别看我岁数大了,可不糊涂,现在要办个啥事,真是太方便了!”说这话的是家住临港区山马刘村的村民董文英。
董文英今年78岁了,就在前几天,她和老伴打开日历一看:“该去进行退休资格认定了。”一个电话,董文英打给了住在威海市区的儿子,让他回来带着她和老伴去镇上的大厅。儿子在电话里说:“不急,在家等着我就行!”
“孩子拿着手机给我拍了个照,一会就弄完了。”董文英说,原本想去趟镇上,谁想门都不用出,在家等着领钱就行,真好!
家住蔄山镇的居民丛先生在办理业务时发现,打印养老金收入证明,只需拿着身份证在镇上的便民服务大厅就可以轻松办理,再不用花费时间跑到临港区政务服务中心了。丛先生也不禁感慨:“现在办啥事都越来越方便了!”
董文英老人和丛先生的方便,都来自于社保便民业务的下沉。
“今年,我们在业务‘线上办’和业务下沉上加大推进力度,让办事群众少跑腿、零跑腿,线上线下都能一次办好。”临港区科技创新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有退休资格认证等多项业务可实现‘零跑腿’网上办理,居民参保缴费、缴费发票打印、开具养老金收入证明等40项日常业务下沉至乡镇、社区经办。截至目前,全区社保业务网上办件量达58.5万件,占总办件量的94%。
群众之期望,服务之所向。今年以来,威海临港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刷脸认证“点头过”、参保缴费“不见面”、待遇申请“掌上办”、关系转移“不跑路”、经办事项“分秒办”,让越来越多的参保群众真正感受到社保服务就在身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霄雁
民生的“温度”高不高?群众自有口碑、最有感受。在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84岁的徐承山老人眼中,是热热乎乎的可口饭菜;在技术工人兰鲁心里,是稳步提升的工作技能;在山马刘村村民董文英看来,是办事不用跑腿,家里上个网就能解决……这些口碑,正是临港区不断提升民生[详细]
11月21日至24日,威海临港区黄蓝农场负责人崔强发明的多功能施肥机,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组。[详细]
11月22日晚上7时15分,209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在威海临港区中欧先进智造产业园门口,等待下班员工们陆续上车。“不用在大冷天瑟瑟发抖等着打车了,坐上公交车,我们心里暖暖的。”园区企业员工十分开心地说。[详细]
为深入普及“安全用气”知识,预防用气不当导致的燃气安全事故,11月24日,威海临港区建设局联合威海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走进草庙子镇嘉和社区,开展燃气安全入社区宣传活动。[详细]
“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前期手续资料,要随着工程进度随时上传,避免后期归档文件丢失……”11月20日上午,在威海建设集团建恒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威海临港区建设局工作人员手把手地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着建设电子文件流转与归档管理系统的操作培训。[详细]
“我们这个小区变化是真大啊!”说话的谷德纯是居住在威海临港区蔄山镇秦权社区工人新村的一名楼长,“以前啊,居民楼下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楼前楼后的杂草、杂物太多,又脏又乱的,别说停机动车了,停个电动车就没地方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