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鲁青携手奔小康——威海市对口支援门源县工作纪实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   2019-06-21 08:50:00   作者:

  “君住黄河头,我居黄河尾,母亲河将青海和山东首尾相连,共饮一河水,山海一家人。”

  自2010年中央作出对口支援青海等省藏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山东省威海市就和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紧紧连在了一起,缔造了一段持续九载,跨越2000公里,深层次宽领域协作扶贫、共同发展的深厚情缘。

  2016年8月,山东省威海市第三批21名援青干部人才,踏上雪域高原,来到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青工作。到目前,威海市共实施项目建设13项,完成投资13560万元,落实计划外援建资金4062.66万元,援建项目开工率、完工率、投资完成率3项指标均达到100%。

  强化党建促援建

  “我们来门源县之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目的在于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援青工作。”山东省威海市援青干部领队、门源县委副书记葛平修说。在门源县的支持下,他们有了“威海干部人才援青之家”,威海市第三批援青干部管理组党支部建设经验,得到了山东省援青管理组党委推广。

  威海干部人才援青之家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援青干部人才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完善了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系列管理规定,签订了《援青干部人才承诺书》,在工作纪律、生活作风、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为了便于援建项目的管理,威海市第三批援青干部管理组在前期调研和了解的基础上,建议门源县制定了《门源回族自治县受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这是海北州四个县中率先制定的县级援建资金管理办法,为今后援建项目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产业合作谋发展

  初到门源,下乡调研成了威海市援青干部的家常便饭。为了尽快了解情况,他们冒雨来到泉口镇调研时发现,大雨冲跑了农户在河道内养的鱼,遭受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他们希望通过援建项目,帮助当地群众建立完善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虽然有群众养殖经验不足,他们中也没有这方面行家等困难,但是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很快就找到了可行的方法。

  借鉴西藏、新疆冷水鱼养殖模式,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技术团队,整合山东援建资金2300万元,在冷水资源丰富、冷水鱼养殖悠久、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泉口镇,建设了门源县冷水鱼繁殖和育苗项目,同时促成云南会泽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县政府签订了20年的运营协议,解决了种苗培育、成鱼销售等系列问题。

  通过养殖冷水鱼,年可带动当地农户实现增收5000元以上,可帮助20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复壮”。未来,该项目将被打造成为年可提供200到300万尾优质种苗的繁殖和育苗基地,促进生产方式有效转变。

  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方面,整合青鲁缘高原冷凉蔬菜生态产业园(山东省第二批援建)、冷水鱼繁殖和育苗等援建项目(第三批援建)及周边自然资源,集聚援建资金2100万元,打造计划总投资1.2亿元,集休闲观光农业、民俗旅游、新农村建设,有山东特色多功能于一体的“鲁青园”,目前项目一期已开工,今年7月完工,预计项目运营后,增加就业岗位近百个。

  结合门源县环保、扶贫优先的实际,威海市加大绿色选资力度,成功引进了青海山东商会万亩火焰蔘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项目,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公顷,产量可达7500吨。火焰蔘成了门源新型经济作物,并且成功进入威海市家家悦连锁超市,上了山东人民的餐桌,人均每年增收500余元。

  结对帮扶结硕果

  威海市援建工作开展以来,在原有发改、经信、教育、卫生、旅游、规划等部门结对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威海环翠、文登、荣成、乳山四区市与门源县乡(镇)结对帮扶,实现了对门源县12个乡(镇)结对帮扶全覆盖。在区市乡镇结对的基础上,2019年将结对帮扶扩大到企业结对帮扶村,目前已建立企业帮扶村12个。

  根据门源县对城投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协调后方支持,威海市派出2名专业人才帮助重组运营县城投公司,同时做好对当地人才的传帮带工作,开创了山东援青历史上企业援青的先河。

  威海市与门源县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以来,已有18对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涵盖门源三所幼儿园及所有小学和初级中学,三年来门源教师到山东接受专题培训19人次,交流学习402人次,名师送教到门源147人次,实现了双方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门源县每一个中学老师,都拥有一个威海市智慧教育平台的账户,老师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素材都可在平台查看。与此同时威海市教育部门开办海北威海高中班,实施了“威海名师送教到门源”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威海教育援青志愿服务站”,得到了当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提起威海市援青干部、门源县中医院的副院长郭刚恒,当地不少人知晓,郭院长不仅医术好,对病人耐心,他的患者不仅有当地的群众,还有不少外地病人慕名而来。郭院长结合自己以前留下的病历处方,编写了两本医书,供当地医务人员使用,郭院长的好医德好医风,被海北州评为海北州优秀引进“拔尖人才”。

  历经三年,威海援青团队所作所为有目共睹,他们荣获青海“援青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富民兴鲁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

  援建二字背后的力量让人振奋,让人感动,也令人鼓舞。血脉相连,人缘相亲,“齐鲁之地”与“遥远之地”携手并进,同心奔向全面小康。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