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进·优秀企业家访谈
为弘扬企业家干事创业精神,展现乳山部分重点企业和企
-
最是精神动人心
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23日晚上播出的《点赞中国——2016
-
老旧居民楼进入“电梯时代
前不久,威海戚谷疃社区一栋20多年的老居民楼装上观光
东楮岛村:小渔村美丽转身闪耀国际大舞台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8-08-13 17:44:00
大众网威海8月13日讯 (记者 王岚 通讯员 王琳)“大家看,这就是被誉为‘中国生态民居活标本’的海草房。”翻译人员话音刚落,前来参观的德国文化访问团成员纷纷拿出手机,对着近处的海草房拍了起来,脸上写满了赞叹与钦佩。
这是今年5月,德国文化访问团到荣成市东楮岛村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场景。访问团参观了海草房、海洋牧场、渔家乐,品尝了地道的渔家宴,感受中国胶东地区渔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几年来,来自西非、俄罗斯、挪威、韩国、日本等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慕名而来。这个三面临海、总占地0.75平方公里的小渔村到底有什么神奇“魔力”?
海草房留下“乡愁”
东楮岛村位于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最东端,地处桑沟湾南岸,海岸线10公里,拥有400多年建村历史。走在村中,如同行走在岁月的长廊里:青石垒成的墙壁,古朴中透着厚重,灰白蓬松的海草像斗笠戴在石墙头上,为村民遮风挡雨。
东楮岛现存海草房144户、650间,是胶东地区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庄之一。海草的耐风耐腐蚀性极高,因而海草房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的特点。这么多海草房如何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2006年前后,村集体经济逐步富裕,部分农户盖起了二层小楼,个别村民动了心思,提议把海草房也拆了建成楼房。村里征求意见时,大部分村民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咱东楮岛的根儿,不能拆。”
不少村民搬进了二层小楼,一些海草房就被闲置了。村里研究出两个方案:自身有能力修缮的村民,可以在海边免费捞海草;自身没有经济能力和劳动能力的村民,可以把海草房卖给村集体,由集体负责修缮。
在村里,记者看到有三个老手艺人往屋顶上苫海草。今年70岁的老手艺人程师傅介绍,海草房民居整个建造过程有7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民间手工技术,像苫海草这一项就得一周时间。“岁数大了,干不动了。趁着能动,赶紧把祖辈们的东西修好了。”
历史是理解未来的钥匙。2007年以来,东楮岛先后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国内“乡村记忆工程”首批20个文化遗产保存最丰富的村镇试点之一。
渔家人吃上“文化饭”
“谷雨时节,百鱼上岸”。4月20日上午8点58分,一声鞭炮响彻在小岛上空,东楮岛一年一度的谷雨节祭海盛事拉开帷幕。拉着花饽饽等祭海用品的车队从游客中心缓缓前行,驶向海娘娘庙。一路行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路旁挤满游客。“想不到渔民的祭海仪式这么隆重,我们从中感受到渔民对于大海的敬畏和感恩。”来自北京的一位游客感叹道。
打了半辈子鱼的渔民们想不到,这些再平常不过的耕海牧渔般的生活竟如此受欢迎。这一切都得益于“文化+”。东楮岛依托海草房、海岸线、娘娘庙等自然禀赋,深入挖掘渔家文化资源,打造了老街、乡村记忆馆、民俗馆、唐乡海草房酒店、渔家乐、海洋牧场等一批“文化+旅游”和“文化+互联网”精品项目,实现了从卖海产到卖体验、卖文化的转变,推动了“诗和远方在一起的结合”,为传统文化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让渔家傲文化声名远播。
文化聚起人气,人气带来效益。今年“五一”,东楮岛再现了一房难求的火爆场面。古色古香、蕴藏着一个个历史传说的老街,海鲜集萃、原汁原味的渔家饭,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海洋牧场展厅,吸引了8670人次踏上东楮岛。“没想到这个年纪了却吃上了‘文化饭’”,渔家乐经营户主王本宽说,以往在近海打渔,早起贪黑、风吹日晒的,辛辛苦苦一年也就三五万。现在在家从事渔家乐,一年轻轻松松就收入3万多元。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珍视文化、重视传承的东楮岛人,让古老的渔家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更“火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2017年全年,东楮岛共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5万元,获评“CCTV2017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富口袋不忘“富脑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对渔家文化无比热爱而十分自信的东楮岛人深谙其道: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要把文化种子撒入精神土壤。
深棕色正方形的小木牌上,红色的党徽格外醒目。木牌正中间放着一个大大的二维码。记者拿出手机扫一扫,呈现出“海品鲜”渔家乐的信息。第一条就是党员个人信息,“姓名:杨华,入党时间:1992.2,个人征信:A,党员先锋指数:100”
“游客一扫二维码看到我的党员身份,咱党员就得带好头,做好文明服务、诚信经营。”杨华说,这个党员牌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以党建为抓手,让党组织和党员成为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弘扬者,这是东楮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招。
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东楮岛党建、制度、宣传三管齐下。党建层面,党小组划片承包公共绿化带清扫工作,巡察督导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现象,党员带头去海滩捡拾垃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身作则、躬身践行,引导带动村民向上向善。制度层面,村党组织商量并制定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信用管理实施办法,实行信用积分制,环境卫生、家庭和睦等方面全部纳入了考核评比,信用积分与村民福利、入党挂钩,引导规范村民言行,讲文明树新风。宣传层面,利用公益广告、墙体绘画等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开展“花饽饽大赛”“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如今的东楮岛,邻里守望相助、“好媳妇”“好婆婆”屡见不鲜,诚信经营已成自觉,文明新风滋润海岛、凝聚人心、推动振兴。
责任编辑:李泽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