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4+2”试点 威海打造“一核两带”总体布局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   2019-10-10 17:01:00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10月10日讯 (记者 胡亚茹)10月10日,大众网记者从威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根据威海市特点,提出建设“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旅游发展方式逐渐形成”,将从调优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强化陆海固废共管共治,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提升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五个方面发展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调优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制定《威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压缩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间。加快发展海洋二三产业,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比例,到2020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54.5:33.5。落实《威海市海洋生物和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功能性食品等项目建设。发挥活鲜、冷鲜水产食品、远洋水产品优势,做精做细海藻食品、海参食品等产品,打造全国一流的海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基地。以荣成市为主体,打造“一核两带”总体布局,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支持山东蓝润集团有限公司蔚蓝海洋科技产业园和赤山集团有限公司现代渔业园区做大做强,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集聚区、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建设样板工程。

  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争创全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加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深水网箱、人工鱼礁、增殖放流、海洋牧场、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等为代表的现代海洋渔业。推行唐启升院士团队在全国首创成功的桑沟湾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大力发展以贝藻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到2020年,建成30处省级以上区域代表性强、公益性功能突出的海洋牧场示范区。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创建活动,到2020年,海洋生态健康养殖面积达到5.3万公顷。

  开展养殖环境治理,推广新材料环保浮球和以海洋生态与资源修复保护为主的人工鱼礁,推进贝壳、网衣、浮球等养殖生产副产物及废弃物集中收置和资源化利用,提升全市水产养殖环保绿色发展水平。

  推进近海捕捞业向远洋渔业升级。推行“船队+基地+园区”的发展模式。以沙窝岛中心渔港为重点,加快推进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提高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强化陆海固废共管共治

  坚持海陆统筹、湾区统筹、海河联动,实施海湾空间资源科学规划、海湾污染防治、海湾生态整治修复及海湾监督管理四项重要任务,2020年底前,全市27处海湾全部纳入湾长制管理。加强湾长制与河长制的衔接,做好治河治湾目标的协调统一,推动建立湾长河长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快形成河海衔接、海陆统筹的协同治理格局。

  加快组织编制海岸带保护专项规划,细化海岸带功能分区和管控措施,合理配置自然资源,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海岸垃圾防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及时查处违规倾倒、堆积垃圾等行为。到2020年,海洋垃圾防治机制基本形成。

  加强港口和船舶污染物防治,建立海事、港航、环保、城建等部门联合监管机制,2020年底前,全市各港口全面建立和推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确保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系统与城市转运、处置系统的有效衔接。

  加强渔业和渔港废弃物防治。建立渔业废弃物管理制度,对废旧渔船、渔具实行定点回收和集中处置,鼓励渔具生产企业回收渔民和渔业企业的渔业废弃物。实行渔船废油和生活垃圾回收制度。开展渔港摸底排查工作,按时完成渔港目录编制和向社会公开,推进渔港名录内渔港的污染防治设备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渔港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水平。

  打造“无废航区”。在成山头“两制”水域内,开展船舶外源性污染废物风险评估,制定系统性的防治措施。对航区现有船舶监视监控、应急防备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进行系统性信息化串联,拓展现有功能。开展航区内船舶及船员的环保教育,加大船舶非法排放污染物打击力度,督促船舶严格实施垃圾管理计划、油污应急计划,垃圾分类管理,船舶污染物排放和接收管理,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管理,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管理等相关要求。从船舶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构筑成山头水域船舶“防-管-治”三重外源废物管理体系。深挖“无废航区”文化理念,建设“无废航区”展览馆,提升国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海洋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海洋垃圾分类处置制度,对废弃塑料、玻璃、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木制品等主要海洋垃圾,依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对废弃渔船实行无害化处理,建设人工鱼礁。对废旧网具等捕捞、养殖器材,以村、养殖企业为单位,实行定点分类、集中回收处置。积极探索贝壳资源化利用途径,支持科研机构加强贝壳用于饲料添加剂、涂料、建筑材料、人工鱼礁礁体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鼓励企业利用贝壳生产旅游纪念品。加强浒苔资源化利用,提高浒苔资源化利用率。

  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

  结合威海市透明海洋、智慧海洋建设,加快建设涵盖岸基、离岸、海底、空基和机动监测的海洋立体监测网,实现重点海湾、入海排污区、生态敏感区主要污染物自动化、实时监测。推动海洋数据信息化,优化整合海洋生态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库、海洋经济环境监测网等平台资源,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大数据中心。

  提升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推出一批保护海洋、防治垃圾宣传教育片。壮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利用“国际海滩清洁日”、“世界海洋日”、“防灾减灾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时机,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海洋垃圾治理活动。完善海洋环境和海洋垃圾污染信息公开机制,严格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开海洋垃圾防治相关信息。进一步落实中美海洋垃圾防治合作“伙伴城市”工作,与相关国家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合作推进机制及成果共享机制。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