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丨舌尖小滋味温暖民生大幸福

2021-11-17 13:53:30 来源: 威海经区发布 作者:

  “一顿饭不过8元钱,花样还挺多……”凤林街道顺和社区食堂开业刚5个月,70岁的丛培明已成了这里的老主顾,一周总有两三天,老人会约上几个老伙计一起“下馆子”。

  近年来,经开区立足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以高质量实现“老有所养”为目标,创新探索社区普惠养老新模式,将社区食堂打造成承载多元功能的综合性平台,解决了群众就近用餐难的大问题,使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政府的“特殊关爱”,提升了区域营商环境美誉度。

  “我们社区共7000多人,加上社区食堂辐射的福源社区,将近一万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近四成。”凤林街道顺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姜春燕介绍说,老人年纪大了,做饭耗时费力,吃饭成了大问题。

  今年7月,社区在城市书房凤林分馆旁开了社区食堂,可同时容纳150人用餐。营业不到半年,社区食堂就吸引了大批“回头客”,“每天中午都在这里吃,一个月满打满算能花上200块。过了70岁,还可能办优惠卡。”如今,丛培明已经是食堂的“忠实粉丝”。

  如今,在经开区,社区食堂对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采取人脸识别功能就餐,对低保、高龄、残疾、失能、失智、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实行优惠价格,统一制发“社区食堂老年人就餐优惠卡”,老年人凭卡享受优惠。对半失能、失能的居家老年人,食堂还免费上门送餐。

  同时,经开区以“市场化、公益化、社区化、智慧化”为理念,积极引导不同投资主体投身为老服务,推动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引导大型餐饮连锁企业、酒店、社会组织驻扎社区。

  目前,经开区已建成7家独立建设型社区食堂和一处养老设施型社区食堂。

  眼下,在经开区龙山湖社区等有条件的村(居),还探索建立了由村(居)集体出资的福利形式,为本村(居)老人购买就餐服务,受到老人们的欢迎。截至目前,全区受惠残疾人、老人近万人,就餐总数近30万人次。

  今年,经开区又投资9万元,在各社区食堂安装了一套社区食堂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一卡通、一脸通、分年龄段统计就餐人数、刷卡或刷脸就餐等功能。食堂大厅、厨房安装上了摄像头,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建立起“线上+线下”共同监管的模式,全面提升了食堂环境和服务质量。经开区业务主管部门不定期联合执法,对社区食堂的饭菜质量、厨房、卫生、食品来源严格把关,守护了老百姓的舌尖上的安全。

  “又要价廉物美,又要吃得好,做到盈亏平衡挺难的,这些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威海麦利佳餐饮有限公司经理宋双双算了一笔账,以他们公司运营的顺和社区食堂为例,月收入近5万元,每天精打细算,收支才能基本平衡。

  “今年,仅扶持社区食堂建设和运营这两项,省里已拨付了近20万元专款。” 经开区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扶持社区食堂落地生根,经开区三管齐下,从拨付运营补贴、提供建设补贴、降低运营成本三个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减轻市场化经营压力。

  在运营补贴方面,根据不同的服务情况、服务人次,每年分别给予4万元、6万元、8万元、10万元的运营补助。对按标准建设完成并验收合格且正式运营的社区食堂,在领取省、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区财政给予每个社区食堂每平方米400元一次性补助,三级资金补贴资金总额最高不超过8万元。

  此外,经开区还积极协调区内各相关单位,对于符合相关规定的已建成社区食堂,对其经营所需的水、电、暖、燃气执行政府优惠价格,降低了运营成本。目前,经开区现有的7家社区食堂全部享受这项政策。

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