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7年威海两会 > 提案议案

政协委员陈卫萍: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改革

来源:   编辑:   2017-03-27 10:43:00   作者:

  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改革

  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多年来,威海市教育事业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13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基本实现了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2015年全面启动基础教育改革,17个重点改革试点项目正快速开展、纵深推进。自2015年开始至2017年,威海市持续投入29.08亿元,利用三年时间,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彻底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为小班化教育提供了重要前提。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适龄儿童与少年人数逐年减少,许多农村学校已形成自然小班化,适时推动小班化教育改革,突破制约教育发展瓶颈,让每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正当其时。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试点先行,分步稳妥推进改革工作。小班化教育是一场涉及教育体制、教育管理等诸多要素调整的重大改革,关系到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调整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完善等诸多方面,在推进中既要转变思路、积极尝试,更要科学规划、稳妥推进。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可在市域内选择基本条件许可、实际保

  障可行的乳山、高区、临港等市区,开展小班化改革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具体谋划小班化教育的师资配备、考核奖励等,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通过试点先行,探索路径,积累经验,逐步进行全面推广。

  二、强化师资配备,打造优质高效教师团队。目前,我市城乡学校编制核定均以“师生比”为依据,随着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实行“小班化”教学后,所需教师不能按“师生比”同步减少,将导致部分学校出现表面性的严重超编现象,而关于小班化教育师生比、师班比,教育部、省教育厅至今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及时出台小班教育教师配置政策,适当提高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教师配置标准,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发展。同时,加强以小班化理论与实际操作为主题的教师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试点学校的相关领导及教师赴外考察学习;邀请小班化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指导,使广大教师掌握并具备小班化教育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教师转岗培训,或向外招聘等途径,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建设一支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师队伍。

  三、提供经费保障,助力小班化教育项目推进。在现行学校公用经费拨款模式下,学生人数多少决定了学校经费额度,虽然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连年增长,但由于学生人数的大幅减少,学校经费总额并未增加,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对部分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按现行公用经费拨款机制已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建议科学设定生均公用经费核拨标准,设立专项经费,在教学改革、增配教学设备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优先保障试点学校开展小班化改革所需的物质与经费,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各级财政可根据本地小班化教育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助,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农村小班化教育发展,对在校生规模小于一定数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给予必要的经费补贴。

  四、探索研究模式,引领小班化教育多维拓展。一方面,转变教学模式。在开足开好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小班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通过以省级课题为引领,归纳整理出推荐课题目录,由学校自主认领开展针对性研究,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网络机制。开展大小班教学对比研究,适时将小班化教育理念策略向非实验学校延伸。积极与省内外小班化教育教研机构、实验学校沟通交流,主动融入小班化教育研究协作群,开展多途径合作。另一方面,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建议对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课堂结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课程建设、管理策略、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完善评价制度体系,为实施小班化教育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利然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