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旧居民楼进入“电梯时代
前不久,威海戚谷疃社区一栋20多年的老居民楼装上观光
-
5000个小手电助乳山除“膜
有一种东西很“闪亮”,实际上却“有毒”。它能给人们
-
金星要来威海啦!
7月7日、8日,金星携《金星脱口秀》和舞剧《海上探戈
威海市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试点 今天手术明天回来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7-07-16 14:02:00
大众网威海7月16日讯 (通讯员 陈媛菲 记者 王小荣) 今晨入院手术,明早就能出院回家。对很多患者来说,原本需要5至7天完成的住院手术,如今24小时内就能解决,这在威海市立医院已成为现实。“以前,像腹股沟疝这样的病症起码要住上5天院,没想到现在不用一天就能出院了!”6月28日一早,前一天刚在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科做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张先生感叹道。
日间手术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床位周转率,是我市深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自2016年起,威海市立医院率先在全市开展日间手术试点工作,首批确定腹股沟疝、乳腺良性肿瘤、胃息肉、白内障等12个病种为第一批日间手术病种。截至目前已开展840多例日间手术,切实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率先试点 12个病种入选日间手术病种
6月26日上午,在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科医生办公室内,副主任医师刘伟峰正在与患者孙先生确定第二天的手术时间。
就在一周前,54岁的孙先生因身体不适到市立医院胃肠科就诊,结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孙先生患有腹股沟疝,且有糖尿病症状。“患者术前检查发现了血糖高,通过药物控制降低血糖,从4个加号降到了1个加号,符合手术状况后可进行日间手术。”刘伟峰介绍说。像孙先生这样的状况,放在以前需要提前住院治疗直到术后康复,而开展日间手术后则减少了患者入院时间,术后24小时内就能出院。
目前,威海市立医院作为日间手术试点医院,2016年,首批确定腹股沟疝等12个病种作为日间手术病种。“综合考虑我市医疗服务水平及手术风险等因素,按照‘先期试点,逐步扩大’的原则,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工作。”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健康城市建设和深化医改的一项惠民举措,市卫生计生部门从诊疗清晰、临床路径明确、医疗质量和安全可控的病种中遴选部分手术病种作为日间手术病种,在全市确定部分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对符合日间手术病种适应证的患者,在门诊进行术前检查后,24小时内完成计划性住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并安排出院,从而缩短患者住院等候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威海市立医院高度重视内涵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微创手术、快速康复等医疗服务理念和技术也获得了广泛应用,医院平均住院日已经压缩至9天左右,很多符合日间手术指征的病种实际住院天数已经降低到了2到3天,客观上已经具备了开展日间手术的条件。
2016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关于日间手术的要求,在医保部门的支持下,威海市立医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质控管理水平,将预住院管理与日间手术开展相结合,逐步开展并推广日间手术服务模式。
率先试点,威海市立医院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理顺科室合作流程,从试运行入手,步步稳扎稳打,推动日间手术顺利开展。
医院制定了《威海市立医院日间手术实施细则》,建立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成立日间手术管理工作组,制定日间手术的相关准则。实施细则制定后,医务科组织医保办、信息科、门诊部、护理部等科室协商制定日间手术具体工作细节和流程。
各项流程理顺后,信息科投入大量精力制定日间手术信息化平台,医务科组织全院日间手术专项培训,并初期在胃肠外科试运行,达到预期效果,日间手术各项流程均比较流畅。去年11月,医院正式开始实施日间手术,加大力度推广日间手术。
为确保患者安全,在前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威海市立医院采取了试点推进稳妥铺开的模式,首先在胃肠外科、消化内科等8个科室开展日间手术试点,并定期总结经验,开展日间手术培训,逐步在全院有条件的科室全面铺开日间手术服务模式,平均每个月开展100台左右。
“考虑到日间手术对社区康复的需求,医院还与十余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的指导帮扶,确保患者诊疗、康复全过程都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威海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规范管理 建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
自日间手术开展以来,像腹股沟疝、乳腺良性肿瘤、白内障等患者普遍接受日间手术。哪些手术可以采取日间手术的方式呢?威海市立医院规范管理,在各个环节立起了管理的“硬杠杠”。
为确保日间手术规范、安全、顺利开展,市立医院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起包括“三个准入标准、三个评估标准、两个应急预案和一套随访计划”的“3321”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有效保障日间手术的有序开展。
“三个准入标准是手术术式准入、患者准入和医生准入。”威海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也就是说,日间手术术式要求术后出血风险小、气道受损风险小、能快速恢复饮食和饮水,以及患者的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
即便是同样病症的患者在术前也需要做充足的检查。患者准入是通过术前评估确定患者准入的标准,既包括患者的身体情况,既往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也包括患者家庭社会情况。医生准入要求日间手术的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达到一定的专业职称和工作经历,还要经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培训、考核同意并授权后方可开展日间手术。
符合准入标准是第一层门槛,评估标准则为日间手术上了一道保险杠。“三个评估标准包括入院前的麻醉评估、出复苏室的评估标准和出院评估标准。”据该负责人介绍,患者在入院前需在门诊完成术前检查,再经医师和麻醉医师评估达到日间手术的准入标准,才办理日间手术手续。
患者在手术后出复苏室前,由复苏室医师根据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指标进行评分,达到标准才可出复苏室;患者出院前由病房医师根据其生命体征、有无恶心呕吐、伤口出血情况等评分,达到相应标准才准予出院。
“看似短暂的24小时,医院在术前、术中、术后都做了充足的、完备的准备和预案,为患者解决后顾之忧。”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日间手术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手术术式改变、出院评估不达标等情况,麻醉科主任或手术科室主任评估患者不能按照预期出院时,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须安排患者在病房继续治疗,并确保相关救治措施落实到位。
术后,日间手术患者与手术医师互留联系方式,确保患者出院后能及时联系到手术医师。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后三天内,手术医师每天需要按照随访计划与病人进行电话回访,沟通、了解、掌握病情,指导治疗。如果患者在出院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也可通过电话及时与手术医师或手术科室联系,经绿色通道直接收入相应病房治疗。
医保兜底 扩大手术覆盖面
患者王先生在日间手术术前检查阶段,发现下肢血管高凝状态,医生在发现问题后开出了抗凝药物。经过一周左右的药物控制,王先生彩超复查时状况改善,第二天就能预约手术。
从术前检查到手术、出院,王先生在医院住院不到24小时,放到以前,他起码要在医院住上8天左右的时间,这不仅帮助王先生节省了住院费用,也有助于提高床位的周转率,让医疗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动手术是大事,很多人都是请假来医院,还有很多老年人一旦住院,一家老小都跟着奔波,晚上还要轮流陪床,除去经济费用不说,光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也是不小的负担。”曾接受日间手术的市民张先生说,当得知24小时就能术后回家时,他心理上也放轻松了。
很多患者担心住院费用省了,那术前检查是不是负担大了呢?其实不然。
据了解,在日间手术费用医保支付方式方面,患者在门诊进行术前检查的项目(医保规定的日间手术各病种术前检查项目)纳入医保报销,与住院医疗费用一并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患者入院后按正常住院医保政策报销。如因患者病情等原因不适合出院,转入一般住院流程,不影响医保报销。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费用实行按病种结算,不列入医疗机构总额预付指标内。
对医疗机构来说,因日间手术不占用医保指标,且能高效利用床位资源,缩短平均住院日,医疗机构“减了负”。当前,威海市立医院共开展840多例日间手术,并在考虑增加日间手术病种,扩大日间手术覆盖面。
下一步,医院医务科还将进一步规范日间手术近期开展发现的相关问题,督促其他日间手术病种逐步开始开展,今后日间手术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