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刘国顺:行医50载,把自行车骑成了村里的“救护车”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8-01-31 09:03:00   作者:

 刘国顺在为村民把脉诊断。

  大众网威海1月31日讯 (记者 刘彬) “降压药一定要按时吃,有时间就过来量一下血压。”一个普通的冬日上午,在威海经区泊于镇蒲湾村卫生室,刘国顺收起血压仪,对前来测量血压的村民叮嘱道。

刘国顺手里拿着当医生后的第一个血压表,感慨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刘国顺,今年70岁,是经区泊于镇蒲湾村的一名乡村医生。1967年,高中毕业的刘国顺回到村里,当时蒲弯村缺医少药,村民们有个头痛脑热的,看起病来很不方便,当时的大队干部看中了年轻又有文化的刘国顺,希望他能在村里干个“赤脚医生”。考虑到村里看病难的实际情况,刘国顺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他先后在泊于镇卫生院和荣成市卫生学校进修和学习,聪明勤奋的他很快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名合格的“赤脚医生”,学成回村后,刘国顺一心一意为村民们看病治病。

最近天气持续低温,生病的村民比较多,刘国顺格外忙活。

刘国顺仔细叮嘱,告诉村民用药方法。

  当时的蒲弯村有800多户2500多口人,生产队给刘国顺安排了三间闲置的昏暗屋子作为卫生室,刘国顺在给村民看病的同时,还要为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在医疗方面保驾护航,晚上回到卫生室后在幽暗的煤油灯下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刘国顺整天忙忙碌碌地,一天能挣8个工分,每个工分7分钱,一天下来能挣5毛钱。能为家里挣工分了,对年轻的刘国顺来说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刘国顺在看书学习,他说:疾病在不断变化,只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刘国顺订阅了《中国社区医生》杂志,他在看书时会做详细的读书笔记。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刘国顺由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50年的时间,他干着同一件事,每天五点半上班,风雨无阻,全年无休,执着的服务着身边的父老乡亲。他也成了当地名医,村里家家知道他的手机号,他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他经常半夜出诊,不管刮风下雨,有电话来了,或是村民半夜敲门,他就会背着药箱出诊。寒冷的冬夜里,每次出诊回来后,浑身都冻得冰冷。

冒雪出诊,以前村里都是泥土路,下雨天,出诊一次就是两腿泥。


村民刘满患有眩晕症,发起病来不省人事,刘国顺最多时一天去她家三次为她治疗。


刘国顺骑着乡村“120”出诊,这辆自行车为他的出急诊节约了不少时间。

  从医50多年来,刘国顺有一个自己立的规矩,那就是有钱没钱先治病。上世纪90年代,村里有位叫刘玉所的孤寡老人,长期患有肺气肿和胃病等多种慢性病,有一次病情加重,在卫生室住了20多天,刘国顺也义务照顾了20多天,还为老人垫上了3000多块钱的医药费,直到老人去世,这钱也未能偿还。行医50多年来,刘国顺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垫付医药费达5000多元,很多老人都已离世,或根本无能力偿还这些钱,刘国顺也不去追要。“都是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无儿无女,咱能帮一把是一把。”刘国顺说。别看刘国顺说得轻松,这笔钱对他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毕竟他现在的工资也就1900块钱。虽然工资不高,但刘国顺有着自己的坚守,上世纪90年代,威海一家私人诊所,出5000块钱的高薪和提供住房的条件,要聘请刘国顺前去坐诊,被刘国顺婉言拒绝。刘国顺说,自己刚开始接手这份工作时对乡亲们做的承诺不能放弃,自己要是走了,村里连个医生都没有,村民们看病就成大问题了。

这位老人90多岁,曾经晕倒在炕前,多亏刘国顺及时赶到进行治疗,才救了他一命。


刘国顺上门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看病。

  现在,刘国顺不仅给乡亲们看病,还承担着基层的公共卫生事务,如儿保妇保、新生儿随访、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的随访和管理。

结束一个出诊,返回时,又接到了出诊电话。


10年以前刘国顺向村里提出寻找一位接班人,但上了年纪的干不了,年轻人又不愿干。所以,刘国顺只能将这副担子继续挑下去。


赤脚医生有三件宝,血压计、听诊器和体温表。刘国顺从医以来总共用坏了20多个血压计,都被他一直收藏着。

  “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我会一直坚守在蒲弯村。因为从我回村做医生的那一天起,我就暗自立下誓言,这一辈子要为乡亲们服务,这也是我最大的人生价值所在。”说这话的时候,刘国顺正踩着雪走在出诊的路上,寒风凛冽,却吹不散刘国顺那颗火热的心。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大爱。

刘国顺知道乡亲们挣钱不容易,给村民治病都是精准用药,需要吃几次就开几次,每次开药不会超过10元钱。


刘国顺为别人治病很积极,给自己看病却很“拖沓”,刘国顺患有静脉曲张30多年,且病情严重,因为村卫生室离不开人,他的病一直拖了下来。直到去年5月不小心把患处碰破,出血不止,他才去医院做了手术。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